年朱棣下令朝鲜进贡年少的太监。旨意上没说要多少,朝鲜国王询问明使,明使开口就是“三四百吧!”朝鲜国王无奈道:“此物无种,岂可多的?”牢sāo虽然发了,还是得硬着头皮去完成任务。同时,这些去朝鲜宣旨的使臣有那品行高尚、十分自律的,却也不乏趁机作威作福。索要诸般好处的,甚至稍不如意,鞭笞朝鲜官员,真把他们当了奴隶一般,这些自然引得朝鲜许多人极度不满。

    这个李咏亮是个老外交了。当年太祖时候,他就是驻大明使节。第一次上朝见驾的时候。李咏亮战战兢兢,见了那卧虎似的朱元璋,骇得chun白脸青,簌簌发抖。老朱大怒,嫌他跪姿不正,屁股歪了,叫人把他拖下去打了个屁股开花,在馆驿里趴着养了两个多月,差点儿一命呜呼。

    因此这时见大明被那偏居一隅的安南小国缠得头疼,份外的幸灾乐祸。当然,如果这时眼前有一个明人在,他们是绝不敢lu出这般言论和神态的,必定会义愤填膺,表现的比明人还要忠君爱国。

    三人笑了一阵,李唯清蹙眉道:“不过,太祖在时,曾将安南列为不征之国,告诫当时的建文太孙不可‘倚富强、要战功’,要‘不治治夷狄’,而当今皇帝好大喜功,反其道而行之,四夷小国稍有拂逆,即行兵弋,实在令人忧虑。今日我等坐视安南笑话,来日我国若稍有失礼,天子兴师问罪,奈何?”

    韩奕和李咏亮听了都面有戚戚,颇有点兔死狐悲的感觉。

    沉吟半晌,韩奕才道:“我以为,此事亦当禀明大王。对皇帝陛下,我国当以至诚事之,毕恭毕敬,不可拂逆,俯首低眉,以求保全。然则,还该固城垒、蓄粮饷、练兵马,以防不测!”

    李咏亮连声道:“是极,是极!”

    李唯清抚须思忖片刻,重重一点头,说道:“嗯,二位大人所言有理,今日回去,我便修书一封,回报大王!”

    ※※※※※※※※※※※※※※※※※※※※※※※※※※※※

    三位朝鲜使节因为大明对安南如狮子搏兔一般的威势而忐忑商议的时候,隔壁房中正在歌舞不休。

    隔壁这间大型雅间里,此刻有几位大人,正在欣赏歌舞,言谈欢笑。

    这几位是内阁首辅解缙、他的儿女亲家内阁大学士胡广、都察院右都御使黄真、礼部员外郎张熙童,还有一位据说一下雨就得打伞,要不然雨就往脑袋里稍的薛禄薛都督。这几位都是夏浔邀请来的。

    黄真是京官儿,在辽东待了许久,回转京城之后更进一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