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要考虑到其位置是否和日后不断扩张的城区是否相适应。”

    见丁贵江仍然有些悒郁唏嘘的模样,陆为民忍不住想要多解释几句,本来他是不想多费唇舌的,但是丁贵江分管城建国土多年,获得他的理解支持,对于日后在这方面的工作布置,也更有利。

    “在这个问题上,可能大家有些不理解,但是我相信要不了几年,大家都就能看到我们县城老城区和新城区就会随着经济发展而连为一体,老丁,你不是对我们县里的发展没信心吧?工业园区那边的发展变化也摆在那里,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互动,决定着我们阜头今后的前景不可限量。”

    陆为民话语的语气中充满着自信,但丁贵江得承认陆为民有这个底气。

    在陆为民初来乍到的时候,丁贵江对于陆为民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的,的确,陆为民在**干出了名堂,但是这并不代表陆为民在阜头也可以成功。

    当时在他看来陆为民也许是赶上了机会,更多的是利用了夏力行给他打下的一些基础和留下的一些人脉,当然,可能陆为民也有些本事,所以这几个原因凑成了陆为民在**的成功,但是阜头不一样,阜头的基础比**还差,而且也没有**在中药材种植基地这样的特色,可以说阜头就是一个毫无特色再平凡不过的贫困县,贫困县不要紧,而且毫无特色毫无优势的贫困县,那就真不好办了。

    至少丁贵江觉得如果是自己来担任县委书记,是绝对做不到陆为民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一个阜城的老城区,泊头、牛首和堡口,居然也能打造出一个四大古镇的名声,吸引到那么多关注,青涧那旮旯,也能吸引华侨城这样的全国知名企业来投资开发,台商受了围攻,居然还能屁颠屁颠的到阜头来投资,而且一砸就是几千万,愣生生把一个半拉子工程就给捣腾起来了,还有这个文化旅游影视产业基地,按照规划,投资有可能会超过十亿,这一切都让丁贵江难以想象。

    点石成金这词儿用在陆为民身上,丁贵江觉得真不为过。

    这就是本事,不管别人怎么看陆为民,丁贵江觉得谁能做到这一点,别说县委书记,就是地委书记都干得。

    “有了公交线路,不仅仅是方便了企业和老百姓,同样也让我们阜头给外界树立了一个不同于其他的形象,我们是县城那又怎么样,地区能做到的,我们一样也可以做到。不走寻常路这是我一直主张的,千人一面,你就毫无特色可言,你怎么去和人家竞争,就是竞争赢了,那自身的底气也就不足了,人家可以肆无忌惮的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