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不是这样,孟子不也是民为重,社稷次之吗?张相讲衣食为本,日用为道。这也是孟夫子主张的。

    叶琛忍不住摇头,似乎可以这么说,但实际却是南辕北辙,十万八千里。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孔孟之道,说得再多,也不过是自仁义而起,以仁义王道,治天下,抚百姓。说来说去,这是说给君王的,劝说君王要如何治国

    ,可是张相这里,主张衣食为本,衣食何来?农夫田耕,织工纺线,衣食源自百姓。日用也是百姓日用,这个道也不是朱夫子讲得天道,而是扎扎实实的富国裕民之道,归结起来,还是民本之道啊!”

    叶琛是宋濂、刘基等人的好友,学问水平自不必说,他很轻易明白了张希孟的意思。

    其实可以说这几年张希孟的主张都没有变过。

    从最初的均田开始,讲的是民生根本,随后划分千年,主张君王与百姓共天下,如今又干脆指出衣食为本,日用为道。

    等于是全盘推出了民本之道。

    张氏学说的根基,在这一刻,已经确定下来。

    高启自然也能领会,他却是心中狂喜,抑制不住激动,张相果然没让他们失望,期待了这么久,一趟白鹿洞书院之行,果然有石破天惊之举,惊世骇俗之作。

    “叶学士,民本之道,其实自先秦时候,就有无数名家提出来过,诸子百家,也都有爱民之心。奈何历代以来,

    那张相的衣食为本,日用为道就是错的?

    很显然,张希孟也掌握了儒家的绝学。

    他从一堆主张里面,挑出了民本两个字,随即总结出衣食为本,日用为道,这八个字。

    就犹如仁政王道,三纲五常一样,成为了张氏之学的根基。

    试问这二者谁高谁低呢?

    貌似还真不好分辨。

    至少不能一下子就说张希孟不如孔夫子…总算能勉强对抗一下。

    可不要小瞧这个勉强一战,自从儒家成为显学以来,还从来没有主张,能达到这个高度,仅从这一点来看,张希孟已经足以自豪了。

    着脸道:“我自是知道,只是张相主张虽好,却还要有人支持,光靠着咱们,势单力薄着不说别的江西干一朝一之功啊

    “那就用一百朝,

    一千朝,一万朝!”高启的执拗劲儿又上来了,“道之所在,义无反顾。我以为张相的主张,天经地义,远胜理学百倍。我愿意和他们辩经论道,不胜不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