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不同导致的。

    重在意蕴、留白。

    他倒是会一点儿人物素描,用来在边防执勤勾勒罪犯相貌所用,也不知能不能给惜春一点儿启发。

    其实,现代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于生活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因为资源获取的便利性,什么都会一点儿,又什么都不精通。

    念及此处,看向惜春,温声道:“若画肖像画,倒可以画得像一些,图绘其五官、相貌,见画如见面。”

    惜春闻言,却心头一震,讶异地看向贾珩,问道:“珩大哥也会画画?”

    贾珩摇了摇头,道:“我只略懂一点儿肖像画,或许与妹妹所学技法有些不同。”

    惜春眸光熠熠,忍不住问道:“新技法?珩大哥能否画一画,让我看看?”

    毕竟痴迷于画画,闻听贾珩之言,见猎心喜。

    贾珩轻笑摇了摇头,说道:“水墨之画,我可来不了,需得炭笔、铅笔方得画,妹妹书房中应无这种笔备着的。”

    铅笔之称,古已有之,唐开元文臣李周翰在《昭明文选五臣注》中对“人蓄油素,家怀铅笔”做如下注释:“油素,绢也,铅,粉笔也。”

    骆宾王《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诗云:“怀铅惭后进,投笔愿前驱。”

    至于炭笔,东晋时就已出现,炭笔画也在民间流传悠久。

    惜春道:“我屋中确无这类笔,但如是炭笔,可以后厨烧火未尽之木棍着灰代之。”

    贾珩:“……”

    这惜春还真是小孩子,这股较真儿劲,若他方才只是自我标榜,不是让人出丑?

    贾珩想了想,道:“那就让入画去后厨取了来。”

    惜春思量片刻,轻声道:“元时名画家王冕,以木棍在沙地画荷花,珩大哥如今以烧火木棍图绘肖像,也是一桩文雅之事。”

    贾珩道:“可不敢比古人。”

    对面的妙玉,默默旁观兄妹二人借炭笔画画,那张神情高妙的清冷玉容上,有着几分幽幽莫名之意。

    琴棋书画,她无一不通,倒也不知这位武将出身的珩大爷,是不是附庸风雅了。

    贾珩端起茶盅,看向目光清冷,不以为然的妙玉。

    妙玉的孤傲自是有资本的,这等仕宦之家的千金小姐,才艺非后世佛媛可比。

    不多时,入画拿着几个长短不一的炭火棍,贾珩点了点头,道:“再取一摞纸来。”

    他许久没有,多备一些纸张,预防手生画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