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祭酒平常也多有关注时局,连最近的河南之地番薯喜获高产,中枢降旨嘉谕一事都了如指掌。

    不过这些并不重要,重要是李守中表露出的倾向——主战派。

    文臣主战,一般就很难得,这样的话虽然有着风骨气节,但也意味着不可因利而动。

    贾珩沉吟片刻,试探说道:“如今圣君在朝,蹈厉奋发,正是革除积弊,百废待兴之时,也是才智之士为国家社稷效力之时。”

    李守中闻言,重重点了点头说道:“子钰所言甚是。”

    这时,见两人谈话气氛轻松愉快起来,李绪也暗暗松了一口气,他就担心父亲崖岸自许的老毛病再犯,道:“父亲,午饭已经备好了。”

    李守中点了点头,看向贾珩,相邀道:“子钰,不妨一同用过午饭。”

    经过初步的接触,眼前这位贾子钰的确大有宁荣两公之风,少年得志,不骄不躁。

    而后两人用着午饭,初次接触也没有太过深入的交谈,简单叙说了下朝堂局势,李守中就在饭后的品茗时候,问起了贾兰。

    当着一位男子的面,自然不好问着女儿李纨的近况,仅仅是问着贾兰。

    当听贾珩说贾兰已进了学,李守中点了点头道:“兰儿如他父亲一般,于读书一道颇有恒心。”

    贾珩笑了笑,道:“我可是将兰哥儿当成我们贾族的翰林来教导着。”

    待吃罢午饭,贾珩这才离了李宅,其间谁都没有提及复官一事。

    ……

    ……

    离了李宅,贾珩与陈潇骑着马返回宁国府,此刻正是中午时分,干净、整齐的街道上响起马蹄的哒哒之音。

    “你觉得这位李祭酒如何?”贾珩问着身旁骑着马的少女,轻声说道。

    听到少年相询,陈潇面色现出认真思忖之色,少顷,清声说道:“方正之士,可以用之以直,但也要防止为其所伤,不过贾李两家分属姻亲,将来纵然……倒也不会有什么大事。”

    如果堂弟他谋反,只怕这等清流反对的最为厉害,但堂弟他是废太子遗嗣,真要掰开揉碎起来,也算合着礼法。

    贾珩点了点头,道:“先拜访过再说,倒也先不急着帮其复起。”

    哪怕是培植党羽,拉拢亲信也有一个时机,现在他不在天子身边儿,贸然举荐姻亲,容易为小人离间。

    今日拜访李守中,仍然是在为将来对抗浙党做准备。

    在此之前,先谋求政治理念的趋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