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度角近乎垂俯冲的轰炸机不仅仅是全金属机身和发动机马力达到就可以装备那么简单,大角度高速俯冲时机身的过载非常大,这就需要再次加强机身结构强度,还需要配备减速板,助力拉起辅助器等等,几乎要全面修改气动结构,这个要求李默这种航空小白和刚刚才研制了击中金属飞机的航空研究所要求实在是太高了。

    至于俯冲时发动机漏油和缸内燃油雾化,输油管因为俯冲会出现中断,导致跟不上熄火等问题更是棘手。

    但难归难,他也没放弃俯冲轰炸机的研制,不过截至目前三位试飞员牺牲的事实,让他明白想要等到第一种大杀器出现还有不小的距离。

    和俯冲轰炸机艰难相比,氧气鱼雷也是一波三折,先是小型制氧机就找了十几位德国专家才搞定,后来又是几次大型事故,差点导致项目中断,虽然后期恢复了,但还是没赶上开战脚步,直到一个月前才算是最终定型。

    虽然波折不断,但经过六年多的努力,它最终还是出现了,并以长矛三型的编号出现在了新华海军武器序列中。

    其实很多知晓内幕的人,都曾建议把长矛三型鱼雷重新编号,因为这东西根本和之前的长矛是两码事,但李默坚持用长矛之名,就是为了纪念这个后世响当当的名字。

    长矛三型氧气鱼雷和后世日本的型号有些许差距,首先为了能尽量使用目前的口径制式,所以直径只有550毫米,装药从长矛二型的500公斤减小为了450公斤,因为根据测试,450公斤已经足够重创目前的任何或者正在建造的主力舰。

    节省下来的重量,主要是用于增大射程,根据定型数据,长矛三型鱼雷拥有47节/15000米,或者42节/20000米的超长射程,撇去目标机动能力等因素,纯粹以航程看,它的出现首次让轻型军舰和潜艇,具备了对付主力舰的能力。

    当然,氧气鱼雷也是危险地,除了发射水深有严格要求,结构复杂且稳定性较低外,最严重的就是一旦氧气与油气混合后,会变得非常不稳定,所以军舰上装备后平时都是空载,只有等到进入战区才会充氧进入待发状态,这就意味着如果遇到紧急突发情况,很有可能会无法使用等问题。

    但这些不利因素在变态的能力前根本不成问题,尤其是氧气是可溶于水的,所以除了发射时,利用空气启动的几百米内可以看到显眼白线外,其余时间基本上看不到任何航迹,尤其是夜间,简直就是出门打劫偷袭的必备之品。

    也是因为这点,李默和海军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