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比太平洋更大,舰船更加颠簸,无论是火控计算还是瞄准都需要更加精确。

    3根炮管已经开始放平,第二枚穿甲弹正在填装,孟非更是心无旁骛默默地计算着时间。

    新华使用的是低速重弹,初速底弹丸重,对面的英国虽然还没有后世二战时那种专门的高速轻弹,但也已经有了些雏形,使用的780公斤穿甲弹比起关岛级的850公斤差了不少,但却因为口径更大,炮管倍数有限,速度也不算完全发挥了出来。

    所以从出膛到落地,都需要大约30秒钟左右。

    陡然,几个黑点从视网膜中掠过,为首的四川号左舷陡然冲起数十道水柱的同时,对面的震慑号右舷也同样是波涛滚滚,翻腾的海水混合着舰炮冲击力,竟然让几万吨钢铁都不由自主的颠簸了起来。

    孟非准确捕捉到了着弹点的同时,舰上各处的瞭望手也同时汇报了观察情况。不过此时孟非还不会给跑组提供任何信息,爬梯式火控的需要连续的着弹点计算,所以必须等到三轮后才能重新校准。

    “第二轮,开炮!”

    一分钟后,双方再次同时打出了第二轮齐射,又是一次势均力敌。

    虽然从理论来说,越小口径的大炮射速就越快,但在实际交战中,一旦舰炮口径超过了305毫米,速度就都是一样的,因为舰炮在发射后都需要放平装弹然后重新仰起开炮,都需要至少一分钟。以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默还曾想过搞后世法国二战时使用的弹性装弹系统,但在海军航空军迅速崛起后,就逐渐放缓了该技术的研制进度。

    一轮紧接着一轮。

    当三轮对一个目标齐射完毕后,孟非和两位战友立刻根据三轮着弹点计算新炮击诸元,片刻后火控舱也传来了新的目标参数,两者结合后一个新的坐标立刻形成!

    虽然三前轮对付的不是君主号战列舰,但那道谁都无法离开的战列线却提供了最好固定参考。由于双方都没有取得任何战果,所以当舰炮各自回转指向了自己的对手后,炮战又恢复到了最激动,最危险也是最热血的单挑!

    第四轮,第五轮,第六轮.......。

    还是没有收获。

    “20000米!”

    “停止转舵,保持平衡,航速20节,三级海况,风速......,弹道修正!”

    航海长迅速调整舰艇姿态的同时,孟非也完成了第二次弹道修正,如果换做新手恐怕六轮一发没中就开始着急了,但孟非却不慌不忙,因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