讶,却还是跟着他一同前往。

    走在路上,召平说起了太学的情况。

    “太后从各地招名士前来,寻得大贤一百二十人,又让各地举荐年轻的士子,如今的太学之内,有一千余人…这些人来自各地,都是在地方上很优秀的年轻士子,太后这么一个举动,当真是收了各地士子之心,将天下之才为汉所用!“回召平对太学制度是非常吹捧的,可同样也有不喜欢的。

    比如张不疑。

    张不疑说道∶“为官为臣的本事不是靠学问就能做到的…萧相可曾治什么经?如今的百官可曾治什么学问?将天下的士子召集起来,妄图用百家的学问让他们成长起来,却不教他们正确的治理地方的办法…徒劳而已!“

    “我倒是觉得,不如将那些大贤们全部赶走,从各地叫来一百多位离官的县令让他们来教!他们教出的人才一定比什么大贤要可靠的多!

    张不疑说完之后,晁错惊讶的说道∶“张舍人所想的跟我一样!“

    “我跟着老师学习道理,学习律法…可这些道理却不是什么诗,礼,而是辅佐君王,治理地方的本事,学诗礼岂能治国?!

    当刘长走到了太学的时候,也是吓了一跳。

    这修建的还真快啊,这规模也是很大只是并不奢华,门口站着两位甲士,当刘长走来的时候,甲士完全不敢阻拦,任由他进去。走进了太学,到处都是年轻的士子们,这些士子们三三俩俩聚在一起,聊着天,有的是在谈论着制度,有的则是在商谈学问。

    刘长经过这里,总是能吸引无数的眼光,众人都是好奇的看着这位陌生人。。

    偶尔也有认出他的,低声跟左右说起他。

    当刘长走进了一处院落的时候,浮丘伯正在认真的讲解着学问,在他的不远处则是坐着很多人,都在认真的听着,包括楚王的儿子,也在这里,而刘长看到这院落里数十个空着的坐席的时候,“色略微惊愕,不知在想着什么。

    刘长没有打扰他们,反而是坐在了不远处,也听起了浮丘伯的课。

    浮丘伯讲完,这才笑呵呵的来到了刘长的面前,跟他行礼拜见。“浮丘公!!“

    “不知大王要来,有失远迎。““无碍…无碍!“

    “寡人最好读书,因此前来听听课!

    浮丘伯笑呵呵的陪在刘长的身边,刘长看了几眼那数十个空缺,问道∶“怎么您的课还有空位呢?“

    “是这样的…不同的人给不同的士子们上课.这是固定的…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