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寡人又不会跑!你非得将寡人送过去吗?群臣若是看到了,他们会怎么想呢?”

    “别以为我不知道,我若是不送你去,你现在就会找个地方睡觉!”

    “你为什么不相信我呢?我可是你的良人啊!”

    “我跟你认识十余年,我还不知道你是个什么人!赶紧去!”

    就这样,刘长被送到了大宣誓殿外,看着刘长走进去,樊卿这才转身离开。

    刘长走进殿内,群臣即刻起身拜见,刘长晃晃悠悠的走到了上位,坐了下来,这才让群臣起身。

    群臣开始了汇报,最先起身的就是张苍。

    “大王,各地的存粮虽然没能达到原先的规模,但是各郡都有了粮食储备,粮仓逐渐充实...朔方五原两郡,已经做好了安排,来年春种,便能大规模的屯田,戍边之事....”

    张苍做事总是慢悠悠,不在意的样子,可他确实能做到,有那个能力。

    或许,对唐王这种急功近利的大王来说,只有这样稳重的国相,才是最适合他的,若是换个同样急于求成的国相,如周昌这样的,或许唐国早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秦国,全国都处在一种总动员的情况下,压抑而激进。

    在张苍之后,李左车,朱建等人也是纷纷说出了最近的成果,已经即将要做的事情。

    李左车准备扩大常备军的规模,减少百姓操练的次数,增加戍边军队的规模,缩减戍边军队的服役期,以及最重要的,太尉终于决定要成立大唐的骑兵部队了,成建制的骑兵军队,其中有不少的胡人,专门用于草原上的战斗。

    尚方令陈陶也说出了近期的成果,刘长曾下令,将尚方扩建,将尚方令陈陶推到了与九卿同列的高度上,他们的工作范围也增强了,分为两个方向,军用和民用,其中一半匠人是在研发军用科技,如火药等物是否能用在战场上,弓弩是否能改进之类,其余人则是忙着研发更好的农具,更好的民生物品,分工明确。

    刘长对这些都不是很感兴趣,因为在朝议之前,他就已经知道这些事了,在刘长看来,这些就是走走过场而已。

    刘长问道:“张相啊,寡人先前跟长安汇报,让他们重新给燕国派个国相,这件事可有消息?”

    “有。”

    “听闻庙堂听从了大王的建议,准备以宣义为燕国国相。”

    刘长大喜,笑着说道:“这就好了,有宣义坐镇后方,燕王就什么都不用担心了,我看燕国群臣还敢不敢唱反调...哈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