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伏生这才说道∶“他确实是这么说的.他从前不曾评价过他人,我也很好奇,也曾询问他,怎么会对陛下有这么高的评价呢”

    “阿父说他坐在车上去看望隔壁城池的好友,一路上常常能听到孩童嬉笑的声音。”“这是个什么回答呢”司马喜皱着眉头,很是不解。

    他即刻看向了浮丘伯,问道“您与伏公都是有名的大儒,您可以为我们解惑吗”浮丘伯沉思了会,笑着抚摸起那长长的胡须。“你觉得陛下是个什么样的君王呢?”司马喜沉默了片刻,说道“比德于玉之忠焉。”

    像这句话,若是让刘长或者长安的群贤们来听,大概率是到下辈子都听不懂的。

    可浮丘伯和伏生顿时就明白了司马喜的意思,这是子贡跟孔子的一段对话,孔子说君子比德于玉焉,其中提到了忠,而孔子对此的解释是∶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瑕不掩瑜,这就是司马喜对刘长作为君王的评价了。…

    浮丘伯笑着说道∶“你们不知道当初的事情,故而不明白伏公为什么要这么说.当初各国征战的时候,连年都会抓人去服徭役,土地的税赋很重,百姓们耕作了一年,却连糊口的粮食都留不下,到处多是饿死的百姓,连年的战争使得十室九空,百里无人烟…”

    “在后来,秦国开始治理天下,他们不许百姓随意出门,百姓们像牲畜那样,只能在房屋与耕地之间来往,昼夜不休,各地都看不到什么老人孩子们没有衣裳穿,饿的整日啼哭.当下,伏公可以坐在车上,晃悠悠的通过城门,随意前往想去的地方,不受限制,他的老友都还健在,一路上还能看到孩子们嬉笑玩闹…这难道不就是尧舜那样的君王治下的盛世吗”司马喜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在从这里回去之后,司马喜就拿起了笔,思索了许久,方才写道∶“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什么帝尧”“这是个贤人啊”

    刘长变得有些激动,他迫不及待的问道∶“那位伏生.不,伏公在哪里啊让他迅速前来见朕!”司马喜无奈的说道∶“陛下,此人已近百岁,怎么能驾车前来长安呢?”刘长更是惊讶了,“原来是大汉的祥瑞,难怪能如此仗义执言!”

    司马喜随即又将伏公儿子的话如实的告知了刘长,听到要派人去求学,刘长自然是当仁不让。“这样吧,让朕去吧”

    “朕身为荀子的徒孙,跟着他学习尚书,也不算是辜负他的才学了!”司马喜大惊失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