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时日,让刘长最恶心的就是这句话了。这是简单的问候,其实奏章的成分是很繁杂的,像县级的官吏也可以向皇帝上书

    ,不过,若不是点名了要提交给皇帝,那就可以由大臣们来查看,可到了郡级,庙堂级,以及诸侯国级,这个上书就得皇帝亲自过目了。

    因为里头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庙堂的核心机密,因此没有人能代替皇帝来查看。

    这些郡级的地方官员们所发来的奏章是真的很多,大概也是因为如今大汉的郡实在是太多了。

    而他们不少人,千里迢迢的发来奏章,就是单纯的跟皇帝寒暄一下,联络一下感情。

    整个奏章就是“陛下,无恙?”简单来说就是:下,您好吗?

    这并非是郡官闲的没事干,这就是所谓的君臣之礼,儿子要拜见父亲,大臣要拜见皇帝,若是因为距离而不能拜见,那就得通过书信来拜见问候,否则就是对皇帝的不敬。

    可对阅读奏章的人来说,这就实在是太不友好了,刘长已经暗示明示了很多次,让他们不要这么做,可这依旧改变不了大臣们对他的爱戴(zhe),他们依旧是我行我素。

    即便是这样,刘长还是提笔写道:“已阅,朕无恙,卿一月四次拜见恭问,朕欣慰,卿安心办事即可。”

    刘长回复完,又打开了下一篇奏章。

    “陛下,无恙?”

    刘长开始有些暴躁了。

    “你无恙?你无恙?你无恙?你无恙?”

    一连回了五个你无恙,刘长将奏章丢在了一旁。随即打开了下一篇奏章。

    “陛下,无恙?”“老狗!!!”

    站在新殿门外,官吏们都能听到皇帝的咆哮声,以及打砸木案的声音。

    当然,秦章也不都是清一色的问候,还有的是禀告地方情况的,像下雨,刮风,通常也是要写的,因为这些事情跟农桑息息相关,还有就是一些成果,弹劾,建议,还有问策。

    例如这位陇西的郡守。

    “陛下,陇西有群盗八十三人,为患!”“陛下,陇西有群盗八十三人,为患!”

    他将这个消息连续禀告了四次,刘长都不由得操着额头,批复道:“有盗就诛杀,这种事告诉朕做什么呢?!”

    可很快这位再次上书,“陛下,陇西有群盗八十四人,为患!”

    “不是让你清剿吗?!这怎么还多了一个呢?!!”

    大概是因为这些奏章很多不是他们亲自提笔,而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