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的要求,收徒没有什么条件,总会有优秀的人出现,总是能跟随时代来变化”

    王同这番话似乎是有些隐喻的,以墨子来隐喻太子,以墨家来隐喻当今的黄老。

    可刘长却没有反驳,因为开国之后,大汉的情况确实是儒家越来越多,黄老收徒走精英路线,人少而精,可架不住儒家这疯狂的吸人啊。

    百家其实也不是在大汉就彻底消亡了,要知道,在大汉灭亡的时候,各地还有不少其他学派的牛人呢,就比如某位学申不害之法的武侯,他大概都不能算是儒。

    刘长点点头,“你说的有些道理。”

    他看向了孟之后,又询问道:“听闻你是孟子的后人,我想知道,孟子在主张里所说的民,指的是那些豪族大户呢,还是囊括了所有的百姓呢?”

    “是所有的百姓。”

    “为什么这么说呢?”

    “孟子曾要求君王将所有的百姓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对待,一视同仁。”

    “这还不至于说明。”

    “孟子曾说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主张全民教学,让所有人都能接受教化,小民皆明伦。”

    刘长点点头,若有所思。

    他最后看向了丁宽,丁宽也是做好了被提问的准备。

    “你想被流放到夏国还是西北三国?”

    丁宽顿时沉默了下来,怎么问到我这里就不是学问上的难题了呢??

    刘长认真的说道:“你虽然没有跟鲁儒合谋,但是这件事是你带头的,当初你与众人辩论,是做了他们的帮凶,我可以赦免你的死罪,但是你不能继续待在长安了,你选一个地方吧。”

    “臣愿前往夏。”

    “很好!”

    显然,刘长对他的选择很是满意。

    看到四哥前来,刘长也只好匆匆结束了这次的问学,让几个人先行回去,等他们离开之后,刘恒坐在了刘长的面前,有些狐疑的询问道:“你何时开始变得对学问如此上心了??”

    刘恒也没有想到,有一天居然能看到弟弟召见大儒来询问学说上的事情,这根本就不像是他一贯的为人。

    刘长咧嘴笑着,解释道:“我向来好学。”

    刘恒觉得这厮定然是又憋着什么坏水,但是也没有多问,拿起了东西,就放在了刘长的面前,认真的说道:“这是上年各地的情况,主要是吏治方面的,你看看可有纰漏之处?”

    “这是谁的??弹劾了这么多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