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也要等到明年开春融雪了才能进行。”

    “徒儿首先想的,只是通商。”

    “我们和吐蕃贸易一事,肯定早就传回去。”

    “到了马市成功那天,就算哈立麻不愿意,也阻止不了吐蕃人来和我们做生意,吐蕃人真的很需要我们大明的东西,想和我们交换。”

    “我们的盐、布帛、丝绸,甚至是粮食,都是他们必需的。”

    “先在经济上,让他们认同了,再进去开设学院,教授儒学。”

    “儒学怎么传播,在当地必然比较难。”

    “当地有自己的信仰和文化,但是徒儿想到了,当初在广州,看到那个教堂的情况。”

    “教堂的传教士是通过给广州百姓讲故事、送一些鸡蛋和牛奶等礼物,让当地百姓产生认同感。”

    “我们可不可以效仿?”

    他说完了,再期待地往季文靖看去。

    李景隆听了他们师徒的对话,表示没多少兴趣。

    现在还是休息时间,还要讨论正经的事情,大冬天的,就应该好好享受,马市和同化吐蕃人,来年再做也不晚。

    作为一个享受惯了的人,他的心里,便是如此想的。

    在这里被蓝玉折磨了那么久,李景隆身心疲惫,难得不用打仗,就是偷懒了,干活什么的,最乏味无趣。

    只不过,他在这里,关系混得最好的,除了柯天朗,就是刚刚来的季文靖,觉得季文靖这个神棍,有点子对自己胃口。

    如果朱炫知道他现在的想法,一定会高呼,朱允炆败得不冤,有这样的大表哥在,想赢都难了。

    “效仿教堂的做法,就不太行了。”

    季文靖想了想广州番禺的情况,摇头道:“你只是看到教堂免费发一些小礼物,给当地人讲故事,是得到当地人的认同,两个传教士也顺利地融入其中,但是信教的人多吗?”

    郑光乘想了一会,摇头道:“不多!尽管当地人,叫传教士做洋和尚,但他们依旧不愿意信教。”

    特纳安排来的传教士,在番禺传教,其实一直取不得进展。

    除了锦衣卫的压制,还因为中西方文化的隔阂。

    他们想要传教成功,短时间之内,几乎不可能。

    文化层面的东西,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传教士的做法不可取。”

    季文靖又道:“想要把文化传出去,让他们学习儒学,忠君爱国,单靠给他们恩惠,还是远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