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于百姓饿得头晕眼花,长途转运更是苦不堪言,家破人亡者不计其数。

    战争损耗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究竟损耗在何处?征发役徒长途转运资粮是重灾区,而不仅仅是战场上死伤的那点人。

    能利用水运是最好的。

    巡视完邸阁后,邵勋在殷羡、唐剑的陪同下巡视农田。

    “大王若想北伐,还是得治太原。”殷羡亦步亦趋跟在后头,说道:“汾、沁、漳、涑、滹沱、赤洪等水,皆晋之巨川也。而食其利者,多在太原。”

    “冠爵津以南之平阳、河东,田高而川下,灌溉繁难,颇费民力。”

    “新兴、雁门二郡,水劲而沙浮,涸溢无定。”

    “独享汾水之利者,实在太原。若太原大治,则军粮无忧。”

    “哦?河东、平阳二郡向称富庶,洪乔竟然以为不得汾水之利?”邵勋奇道。

    “然也。”殷羡说道:“若广建陂池,多疏河渠,引水灌溉,则大获其利。”

    “需多少人?”

    “若能广发河东、平阳、西河、上党、弘农、河内乃至河南诸郡丁壮,一两年便可见到成效。”殷羡小心翼翼地看了眼邵勋,低头说道。

    “此为丞相之意?”邵勋反问道。

    殷羡一时语塞。

    邵勋摇头失笑。

    这是郑国渠故智吗?

    把大量资源、人力耗费在水利工程建设上,然后无力北伐?

    “鲜卑愚昧,略施小计即可破之。”殷羡说道:“举大兵征伐,反而不美。”

    邵勋沉默。

    这个时候若公然反对,传出去怕是更多人要说他穷兵黩武了。

    殷羡这话应该忍了很久了。

    之前听他滔滔不绝讲如何通过水运往晋阳方向囤积物资,估计心里在骂娘呢。

    唐剑则盯了殷羡一眼,似乎在怪他不通气就自说自话。

    殷羡看都没看他。

    唐剑这种河北土豪出身的人,还没被殷羡放在眼里。甚至于,在他看来,这种人天天想着打仗立功升官,十分可恶。

    “我也没说现在就要北伐。”邵勋叹了口气,道:“准备一场大战,岂是一年就能完成的?洪乔多虑了。太原之事,讲得很好,过阵子我便去太原看看,你也随行吧。”

    “遵命。”殷羡应道。

    邵勋再没说什么。

    在这些河南籍世家官员看来,北伐鲜卑其实没什么好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