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阳光洒在河面上,有点波光粼粼的感觉。

    小河两岸,帐篷、木屋一座连着一座,住满了来自天南海北的军士。

    黄和下意识避开了他们的目光。不过,在看到自己身上崭新的官服以及怀里硬邦邦的官印后,他又挺直了腰杆。

    怕甚?我现在可是大梁的官。

    船只七拐八绕,很快远离了纪南,抵达江陵附近一处湖中沙洲处。

    黄和很快跳上了岸,一逗留就是半天。

    午后,他又乘着小船离开,前往了另一处隐秘的地点。

    而每个被他光顾过的地方,在接下来几天内都陆陆续续出现了动静。

    一个、两个豪帅来到了纪南城下,各带数百、上千人不等。

    先期抵达的人已经领了官服、印信。

    一时半会肯定无法考察他们各自的本事了,只能简单粗暴地划分。

    经常往来于长江各处的带三千人以上来投,立授正七品水师部曲督;

    带三千人以下、一千人以上来投,立授正八品水师部曲将;

    带一千人以下、五百人以上来投,授正九品水师幢主;

    所带兵马在五百人以内者,若确有勇力、精熟水性且有人担保,可授从九品督伯。

    这些人以往如何能得到官身?

    不打仗时想不起你,打仗时要你带「义兵」上阵,只有极少数惊才绝艳之辈才能当官,但这如何能与大梁朝批量授官相比?压根不是一回事。

    于是乎,此令一下,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哄传远近。

    及至腊月上旬,陆陆续续汇集至此的各路曾经在水上讨生活的人已经超过四千。

    西路军都督蒋恪几次巡营,大为头痛。

    他隐隐有个感觉:这四千人里,很可能九成以上都不是良民!

    或许平日里种地捕鱼,或者跟船跑买卖,有正经营生,但只要有机会,

    他们绝对不介意干上一票。

    说白了,这就是亦农亦贼之人,甚至还有纯纯的江贼水匪混杂其中。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他们如果是江东豪族家的僮仆部曲或正经水师官兵,至于来投你吗?正因为他们出身低、地位低,渴望改变命运,博取富贵,封妻荫子,光宗耀祖,才有可能投效过来啊。

    于是蒋恪也把心态放平了,上疏请派水师将领的同时,对这些人进行了粗粗的整训,并派发了器械。

    水上作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