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贼有人溃散再正常不过了,他们能打的并不多,若非有数百骑壮胆,可能连金城都不敢守。现在不妙了,让他们打出士气了。

    「敬豫你——」王羲之想了想,道:「好生照料叔父,我去矣。」

    「逸少慢走。」王恬将人送到大门外,方才回去。

    ******

    正月二十的蒲洲津较为平静。

    正午时分,十余艘舰船出现在了沙洲以北的江面上。

    未几,一艘小船慢慢靠近,在江水中浮沉不定。

    船首一人凭风而立,正是晋左军将军、督建邺水军事周。

    他的头发已经完全白了,显然家人被杀之事让他痛彻心扉。

    唯一的安慰大概就是他的子嗣并未完全死绝,因为有一人正在外拜师求学,侥幸活得一命。

    经历了几天时间的哀伤后,周已经渐渐冷静了下来,认认真真执行丞相的军令。

    他手头的兵力其实不多,三千余人、百余艘船罢了。

    巡视江面是一桩苦活,毕竟风真的很大,浪头也不小,有时候还会有雪,若非这是长江,水面可能已经上冻了。

    不过,比起上岸厮杀,巡视江面终究更好。

    昨天夜里他派了数百人上岸,试图偷袭金城,结果功败垂成,损失了两百多人。手下将士们不干了,说这是孙权专门修建控扼大江的城塞,强攻损失很大,且不应该由他们水师来干这活。

    金城南边的赵胤也在痛骂,指责周不懂两面夹攻。

    他们拼死攻城的时候你不来,等他们溃退了,你再来,搞得像是梁国奸细一样。

    一句话,水师、陆军没有配合。

    当然,这不是谁的错。分进合击从来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更别说这帮久不习战阵的建邮水师和禁军了,但终究让人懊恼。

    而说到奸细,周最近也听闻了一些事情。

    因为石稹被证明是梁朝奸细,导致琅琊国很多官员受到了怀疑,包括琅琊相诸葛颐和中尉孔坦,即便他们和梁军已经交过手。

    更有甚者,因为战局不是很顺利,便开始推罪过,说琅琊王重用的颖川陈氏、渤海石氏与北边暗通款曲,甚至就连石贵嫔都隐隐受到指责,说她因为琅琊王没能成为天子之事而怀恨在心,以向梁国称臣、尽割江北之地为条件,乞梁师入建邺,扶琅琊王登基为帝。

    消息很离谱,且明眼人一听就知道是假的,但架不住有人信啊。

    尤其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