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如此辛劳。”

    他只关心宁拙,对卜算之事竟提都不提。

    如此交际手段,不提是否真心,便是宁拙此刻也暗感温暖。

    宁拙当即摇头,对刘耳传音:“启禀大将军,在下此次幸不辱命,卜算有成,算出了一首谶诗。”

    “诗中内容惊心动魄,因此不敢休息分毫,立即赶回来好告知将军。”

    “这首谶言诗便是——”

    “马蹄踏落花,”

    “风起影沉沙。”

    “谁能留月明,”

    “谁又葬烟霞?”

    刘耳听了,顿时皱眉,沉思片刻后,看向宁拙,神识传念道:“军师,此诗何解?”

    宁拙摇头苦笑:“我亦不能尽解,只瞧此诗,就觉得未来危机四伏。”

    “所谓马蹄踏落花,马蹄似乎暗示我大军即将出征。”

    “落花这个词,让在下心惊胆颤。正所谓落花流水,恐怕大军行进,前进堪忧啊。”

    刘耳却摇头:“马蹄踏落花,若按照我的理解,难道不可以是,我大军开拔,一路上践踏敌人,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吗?”

    宁拙微微一愣:“这个谶言诗,可不能单句来解,大将军。”

    “因为接下来,‘风起影沉沙’表明局势将急转直下,敌人如风起,局势变得迷茫而危险。”

    “‘谁能留月明’,明月代表希望。”

    “‘谁又葬烟霞’,烟霞代表战火云烟。”

    “两句表示有人将在不久后的危机中丧生,有人则存活到了第二晚,见到了生还的希望。这意味着我军本身并未全军覆没,仍旧有希望的光。”

    刘耳仔细听完,又摇头:“军师,未免太悲观了。”

    “依我看,后两句明显是说战场上双方皆有伤亡,有的人活下来了,有的人则丧了命。”

    “我们需要小心擅使烟霞法术的敌人。”

    “但照我看,我方的火云营能掀动火云,笼罩战场,不就是‘烟霞’么?”

    “哈哈哈。”

    宁拙无语了。

    他来的时候,的确略显匆忙,只在半途中,构思了这首谶言诗。

    结果来劝说刘耳,后者却意外乐观。

    宁拙深吸一口气:“大将军,我亲自卜算,亲身体验,自有灵感和触动。”

    “我情绪颇为低迷,这就是最大的启示!”

    “将军切勿麻痹大意才是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