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羊毛不薅,它天打雷劈啊。

    想到这里,杨沅便笑眯眯地对陆游道:“务观兄,此情此景,难道你不想赋诗一首?”

    陆游此时正喝到兴处。

    陆游好酒,喝最好的酒,打最猛的虎,吟最好的诗,交最多的友,那就是陆放翁一生的真实写照了。

    今日好友齐聚一堂,陆游喝的有点高了。

    他本来就是“酒惟诗里见”的性子,听杨沅这么一说也不推辞,便把酒杯一放,豪爽地道:“好!可有纸笔么?”

    赵璩的随从带的东西非常齐全,马上就有侍妾乖巧上前,撤下酒菜,为陆游摆好了文房四宝,又有一位美人儿上前为他研墨。

    陆游抬起醉眼,看了看桉栏外钱塘大潮,但见浪涛滚滚,如卷千堆雪,便提笔写下三个大字:一落索。

    这是词牌名,又名“玉连环”、“窗下绣”。

    杨沅见了不禁暗暗忱惜,为什么不是“与友杨沅同游凤凰观钱塘潮有感”呢?

    不管了,反正是真迹,我的,我的,都是我的。

    陆游稍稍一顿,挥毫写道:“识破浮生虚妄。从人讥谤。此身恰似弄潮儿,曾过了、千重浪……”

    ……

    两个黑衣大汉向天放出响箭时,他们身旁,又陡然出现一排武士。

    这些武士每人都端着一具劲弩,弩弦“铿铿”声不绝于耳,箭矢激射而出,如雨打芭蕉。

    虽然雨水对于弓弩有极大影响,但淋雨的短时间内,显然并不影响它的威力。

    杨澈早在两个黑衣大汉放出响箭的时候,就已知道中了埋伏。

    所以他抽身便走。

    转身之际,他把右手一扬,一枝响箭也从他的袖中射了出来。

    他的这枝箭却不是射向天空的,而是射向了一个黑衣大汉的咽喉。

    对方已经放出响箭,“冰井务”的人必然听到了,那又何必浪费一箭?

    那个大汉刚刚举起“小扫子”,正要劈向杨澈的天灵盖,就被一箭封喉了。

    响箭的锐啸声乍起便止,汩汩的鲜血从响箭的箭哨处呲了出来。

    杨澈本想拔步而走,但放出响箭转身之际,眼角余光便已梢见了突然涌出的一排弩手。

    杨澈立知不妙,疾转的身形硬生生砸向坡面,向下翻滚而去。

    “铿铿铿铿……”

    一排排箭矢,差之毫厘地激射在他身前的青石板上。

    青石板上流动的雨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