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算个污点证人,可以将功赎罪而已,想要获得荣誉和认可,那就不可能了。

    他们只认同任何事都得“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杨沅如果始终是个小官,对此倒也无所谓。

    但他的上升通道已经打开,就必须保证自己履历上的每一步都没有问题了。

    李太公想了想,不死心地道:“若我们能在东北站住脚,与完颜亮割据对立,杨学士可愿改变主意么?”

    杨沅微笑道:“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老太公,何必太心急呢。”

    李太公听他这话风,似乎还留有余地,不由得心中一喜。

    他打了个哈哈,道:“不错不错,老夫确实心急了,实也是因为求贤若渴啊。

    哈哈,那就……等我们在东北站稳脚跟再说。”

    李太公扭头道:“你们过来。”

    李佑带着两个身材魁梧、形容彪悍的武士,走到近前站定。

    李太公介绍道:“李佑,老夫的侄孙,学士已经认识了。

    这两位,余奉先、杨玄策,皆为小婿军中谋克,勇不可当。

    此去上京,学士身边无人听用,老夫就把他们拨至学士身边听用吧。”

    李太公微笑着强调道:“杨学士,老夫此举,绝非监视,而是真心实意叫他们保护学士、听命于学士。”

    “太公美意,杨某岂有不允之理!”杨沅没有半分犹豫,就欣然答应下来。

    他没有理由拒绝,因为他是真心想要帮助李太公统合上京众权贵的。

    既然如此,就算这些人负有监视他的使命,又有何惧?

    只靠驴蹄子和大聪明,是抗不住完颜亮的,一团散沙的上京权贵必须统合起来。

    可是要统合上京权贵,这个过程可不是请客吃饭,而是要动刀子杀人的。

    杀人者,人恒杀之。这样的话,既然李太公舍得送人给他用,他有什么不舍得用的?

    不是自己人,祸祸着不心疼啊。

    ……

    钝恩城就在图门江流域。

    钝恩城有两个小部落,一个是潺春部,首领叫凌戈。一个是显星部,首领叫符金盏。

    此城筑于辽代,因此依附此城的两个部落汉化程度很高。

    但是两个部落都以渔业、狩猎和耕种为生,在生产资料有限的情况下,双方的竞争便有些激烈了。

    虽然不至于发展到交战的地步,但是彼此的关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