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言甚比他更显贵气。

    虽然言甚久居海外,但举手投足、谈吐气质,皆具雍容姿态。

    在五代乱世的时候,有能力举族外迁以逃避战乱的,当然不可能是小门小户人家。

    杨沅不问也能知道,言家必然是当时岭南地区的巨室高门。

    所以言家漂泊海外百余年,依旧没有被当地同化,依旧保留着雄厚的中原文化底蕴。

    大概两柱香的时间之后,市舶司判官高辛又赶上船来。

    他热情洋溢地告诉杨沅,信使已经派出去了,船队的入关手续也已经办好,杨学士的船队可以继续启程。

    杨沅谢过高签判,便对南风迟道:“南风兄此来,是到澉浦迎接言兄的?”

    南风迟笑道:“正是。言老弟此前只到过福州和明州,临安却还是第一次来。南风作为地主,自当远迎。”

    杨沅笑道:“既然你们也是要回临安的,那么何如同船而行?”

    南风迟喜上眉梢,连忙答道:“我等求之不得。”

    当下,言甚的商船和南风迟来时的客船,就随在杨沅的船队后面。

    南风迟和言甚就待在杨沅的大船上,三人一路谈天说地,就香料方面的合作,也基本敲定下来。

    ……

    皇宫里面,赵瑗刚刚下朝,便收到礼部报来的消息:

    班荆馆里,金国与新金两国使团在夜间互相偷袭,死伤惨重的消息。

    赵瑗听了不禁大皱眉头,不悦地道:“明明知道金国与新金国势同水火,为何还要把他们两个使团安置在一处?

    我大宋没有别的馆驿了吗?”

    那报信的礼部员外郎陆之淮干笑道:“官家,班荆馆如今划拨在枢密院辖下。

    将两国使团安置在班荆馆,也是杨枢密的意思。”

    这是杨存中的主意?

    赵瑗稍稍一想,也就明白了杨存中的打算。

    赵瑗心中很是不以为然,他性情方正,特别推崇程序正义。

    当初赵构想利用“马皇弩失窃案”大作文章,趁机搞扩大化,从而剪除秦桧党羽。

    当时是由赵瑗主持侦破该案的,他就极为不赞成用这样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他知道杨存中何以如此,也知道这样做对大宋同两国谈判时更有利,但是对此等行径还是不以为然。

    治国就该堂堂正正,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伎俩搞来做什么?

    赵瑗想了一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