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理!”

    朱倬憬然道:“老夫这就去晋王府。”

    当下,朱倬叫人备了车轿,立即赶去晋王府。

    谈琦想想,昨天还和自己平起平坐的肖左宪,转眼就要变成阶下囚,不禁摇了摇头:“世事难预……咦?”

    他忽然想起他的同年好友杨文靖了。

    杨文靖是江陵知府,三年任满,回京述职的。

    结果就在他述职当天,杨沅堵在宫门口抓走了一批吏部官员,搞的吏部近乎瘫痪。

    他这好友任满如何安排的事儿,便耽搁了下来。

    一时间吏部无人理会此事,老杨现在整天住在馆驿里干瞪眼呢。

    肖鸿基是完蛋了,这可就空出了一个左宪的位置啊。

    我得赶紧把这事儿告诉老友,让他快去活动一下,调来都察院接肖鸿基的位子!

    谈琦一拍额头,马上唤人备了车轿,他也急急离开了都察院。

    ……

    樊实和邓大娘两口子把御赐的“三元及第”的牌坊,擦得锃亮如新。

    四柱三门两重檐的石牌坊,这爬上爬下的,耗费的气力和功夫可不小。

    而且这时候是七月份,依旧是炎热不堪,烈日肆虐。

    樊冬被晒的不行,自己推着小车躲去了阴凉地里。

    樊实和邓大娘汗流浃背,精疲力尽。

    可那些坊丁,却是坐在阴凉地儿里,一直盯着他们,想偷懒都不能。

    杨家那边,又有家仆搬来了几案凉席,瓜果茶水,就在墙根下树荫里铺设下来,款待这些坊丁。

    坊丁们这一下盯的更卖力了,但凡看见一点污渍,甚至是像污渍的痕迹,都要他们两公母拿出水磨功夫来细细地擦拭。

    到了午后,又饿又累两腿打颤的樊实从梯子上摔了下来,那些坊丁见这一家三口也被消遣的差不多了,这才开恩,说那牌坊“验收合格”了。

    如蒙大赦的樊实推起儿子轮椅,一家三口便离开了仁美坊。

    因为这等“高档小区”里边没有流动摊贩卖小吃。

    三人到了坊外,寻到一处小食店,连茶带饭,狠狠地干了一顿饱的。

    他们又去买了三顶竹笠,一人头上扣了一顶,便气势汹汹地杀回了仁美坊。

    “退后!”

    “看到这座石牌坊了吗?过了这座牌坊,便是我杨家地面,闲杂人等,胆敢擅自踏入一步……”

    十几个青衣小帽的杨府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