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时,汤思退一时还没想到许多,毕竟仍在病中,脑子反应不是那么快。

    但是当第五浮屠刻意强调了一下之后,汤思退一下子想起来了,登时身子一颤,震惊的几乎动弹不得。

    赵谌,与他汤思退同年而生,乃宋钦宗赵桓长子,朱皇后所出。政和七年出生,乃宋徽宗嫡皇孙。

    靖康元年,钦宗继位,诏立谌为皇太子。

    靖康二年,金兵犯境,与皇后共车,一起被裹挟北去,从此下落不明。

    汤思退震惊地指着赵谌,手指颤抖:“你……你你你……”

    第五浮屠道:“徽宗嫡长孙,钦宗嫡长子,朱皇后所出,身份之贵重正统,便赵构也是拍马不及,更不要说如今的赵瑗了。

    汤相公,自贵国高宗驾崩,两国再不复睦邻友好之状,当今官家倒行逆施,穷兵黩武,将置大宋于何地?

    皇太子谌,为赵宋宗室首嗣,靖康年间就已监国,乃天意所属。我大金愿与汤相公合力扶保大宋正统归位,以守器承祧,固大宋江山,复两国友好。

    汤相公,可愿接下这匡复赵宋正统的第一功?”

    ……

    都察院里,将近放衙时,各司署仍是忙忙碌碌。

    将近傍晚,都御史朱倬让经历厅传出消息,召集诸位中高级官员开一个会。

    杨沅看这光景,只怕今晚要加班加点了,便让刘大壮先回去,跟家里说一声。

    随后,杨沅收拾好手头的卷宗,便去朱倬的签押房。

    朱倬将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召集来,却不是催促大家尽快把手头的卷宗了结。

    他要对人员做一些调整,各人分摊的事务也做一番调整,还有就是安排下一步的任务。

    杨沅对此是支持的,随着一部分干员如他的左右手萧毅然、卢承泽被调入吏部,现在都察院空缺了许多职位。

    这时候,之前抽调来的国子监、太学的学生中,表现出色的就可以原地转正,入职都察院了。

    谈琰、王晨坤、杨沐都报了一些人员名字上去,这都是跟着他们办理公务时,表现出色的年轻人。

    杨文靖刚刚到任不久,对于部属还不太熟悉。

    几位同僚便也就自己的了解,帮他推荐了几人。

    但这些御史的举荐人,依旧是杨文靖。

    这样,就不会夺了人家笼络下属的恩德,又不至于让杨文靖失去这次提拔心腹的机会。

    当然,这些人的转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