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取代杨政的部将。

    但是在这整个运作过程中,必然会把杨政的子孙,给一个无实权但够显贵的军中职务供在那儿,以安杨家军的军心。

    同时,这也有一定的“尊王攘夷”的意味。

    等到杨政旧部清洗干净,为了名声,这个无害的空头将军,也得给杨政的后人继续留着。

    杨政这哪里是为儿孙谋划平安富贵啊,他又没有造反,也没有重罪,儿孙会短了富贵钱程?

    这老东西分明就是想着尽可能地保留杨家在军中的影响,如果子孙后人有出息,来日未必不能东山再起。

    想当初,他不也就是吴玠麾下一个大头兵?

    可要是由朝廷派员接管兵权,又或者从他的部将中选拔,比如时寒。

    恰因为这些人都是他的老部下,反而会竭力清除他在军中的一切痕迹。

    到那时候,他的子孙必然会被赶出去,从此与这支军队再无半点联系。

    时寒又何尝不明白自己这位老大哥心底的打算。

    他觉得这位老大哥老迈之后,再无当初的勇武公正了,变得太自私了些。

    可是,杨政到了这样的地步,还是不肯松口,他还能怎么说。

    时寒只能以沉默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杨政见他沉默不语,淡淡一笑,靠在了椅背上:“裘皮儿莫名其妙的死了,偏还是死在这个节骨眼儿上。

    现在到处有人造谣,说是老夫恼他不恭顺,派人杀了他。

    老夫也想知道,究竟是谁……干掉了小裘。

    老夫已经急奏朝廷,请朝廷派员勘查此案了。

    此议,就等裘皮儿之死的真相大白之后再说吧。”

    杨政说着,心中已在暗暗发狠。

    既然你们不识相,那就别怪老夫心狠了。

    到时候,老夫挑几个最不听话的,编排成谋杀裘皮儿的凶手,看你们是吃软还是吃硬!

    ……

    “我不吃软饭!”

    成都府,一家餐馆儿。

    看到端上来的米饭,梵清上师便放下筷子,很认真地表达了意见。

    这位妙龄女尼就从没下过山,哪有什么行路的经验。

    她对住持师姐说要下山去一位善信家中拜访,住持信以为真了。

    因为这位小师妹白纸一张,有啥说啥,从没骗过人。

    那位善信,住持也是熟悉的。

    那是峨眉山下一位大户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