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地境。

    吴渊得到杨渊授意之后,他先去了吐蕃。

    杨沅需要两种马,西北马和滇马。西北马显然是用来骑乘打仗的,而滇马则主要用来代步和驮运物资。

    大理与大宋一向友好,滇马的购买难度不大。

    想从吐蕃购买西北马,麻烦就多的多。

    一是现在一盘散沙的吐蕃各部,有对大宋亲近的,也有暗中投靠西夏的,还有混乱中立的。

    再一个,有了稳定可靠的合作对象,如何运输也要实地走一遍,和对方商量好。

    虽说杨沅已经透露了成都府路不是问题,乔贞安抚使会暗中配合潼川路的行动。

    但是一路经过的地方,要穿过太多不同立场、不同归属的势力范围。

    所以,吴渊先去吐蕃,解决这个麻烦最多的地方。

    耗费了大半年的光景,跑通了全部关节,他才又往大理去。

    直到现在,功德圆满,方才回返。

    ~~

    从大理回返,进入川峡,先要经过峨眉山。

    吴渊想到了自己的胞妹幼瑶。

    幼瑶先天体质不足,因此舍入佛门,以求佛祖庇佑,保她平安。

    如今幼妹已长大成人,身子骨儿也没了问题,倒是可以去见见主持,谈谈让幼瑶还俗的事情。

    因为幼瑶是他的老父亲老来得女,和他年纪相差太大。

    从感情上,吴渊是把幼瑶当女儿一样宠的,怎么舍得她在如的年纪,就这样一直终老于山林?

    于是,一连攻克了吐蕃、大理两大难关的吴渊,兴冲冲地往峨眉山而去。

    ……

    杨沅看到了杨政的族谱,在上面果然找到了始祖杨浩的名字。

    而且上边清清楚楚地写着,杨浩少年时醉酒打死丁家恶少,因而逃往河东避难,从此另开分支。

    这也解释了清源杨氏始祖杨浩,为何没有在族谱中交代过他是从何而来,因何另立一房了。

    这么不光彩的事,当老祖宗的必然不愿意被子孙后人知道嘛。

    “果然如此,大哥……”

    杨沅立刻哽咽起来。

    昨日杨政只是作戏,倒是杨沅当时一脸懵逼,没有太亲热的反应。

    此时杨沅真情流露,看起来他是真的相信了,杨政心里,反而涌起一抹奇异的情绪。

    杨沅一脸激动地做着戏,心中却是毫无波澜。

    他并没有看破杨政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