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某本是奉诏来此,处理裘皮儿将军一案。

    如今,裘皮儿将军被害一案,已真相大白。

    杨政太尉被潘泓岳加害,逆贼潘泓岳亦被本大夫手刃……,利中乱象,至此当休矣!”

    将众将领带进节堂,杨沅上座后,马上开诚布公地交代了他的结论。

    时寒听了,心中便是一宽。

    他听到了“利中乱象,至此当休矣!”

    这是杨沅在表态。

    利州中路,确实不能再乱下去了。

    如果有谁眼里不揉沙子,还想计较个清清楚楚,利中杨家军必成一团散沙。

    而这些将领都是手里有兵的人,那时还不知道要酿成多少大祸。

    杨沅对于南郑之变,心中虽然已经有所判断,但他只能难得糊涂一番。

    追究是无从追究的,哪怕他明白了全部真相,也没有任何实据作为佐证。

    天子就算信他,也只能因此恶了利中诸将,以后慢慢磋磨他们。

    而利中诸将之所以会有这般举动,既不是对大宋不忠,也不是图谋自立。

    只是因为他们的利益需求与杨政不同,而杨政一意孤行,压根没考虑这些老部下的未来。

    双方矛盾日益激化,杨政又让陈涿光在定军山搞出个串联密信出来,时寒等人只能先下手为强罢了。

    内中是非对错,谁又说的清呢。

    杨沅又道:“本大夫奉诏来此,只为裘皮儿将军一案。利中局势,杨某本无权置喙。

    时将军,利中诸军,如今以你资历最老,威望最隆,还望你等顾全大局,尽快稳定局势。”

    说罢,杨沅离座而起,避让一旁:“此间情形,本大夫会以金牌急脚递传报于陛下。”

    说罢,杨沅向利中杨家军事集团的各位高层团团一抱拳,举步走了出去。

    他此行,是以右谏议大夫的官身奉旨查办裘皮儿离奇死亡一案,本就无权过问整个利中地区的情况。

    现在,他负责的事情已了,离开节堂,将此间情形交由杨政军事集团的这些高层首脑们自行商议就是了。

    杨沅有钦差身份,杨政不在,他坐得了主位。

    如今杨沅离开了节堂,那张铺着虎皮的帅椅便空了下来。

    时寒坐在下首首座,脸色凝重,一言不发。

    潘泓岳控制太尉府之后,不仅抓了杨福和杨禄,南郑城里的文武大员,也被他借用太尉杨政的名义请进府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