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时,国家在此修筑公道,采用截弯降坡、筑石铺沙等手段,修筑了平坦的油渣地面。

    但即便如此,仍然是坡陡弯急,一遇下雪,便道路断绝,数日不通。直到九十年代末,在箭筈关下开凿了地下隧道,天堑才变成通途。

    在这个年代,可想而知,道路要难走到什么程度。

    因此,在杨沅的大军突出其来,抵达箭筈岭下时,杨沅没有急着对箭筈关发起攻击。

    他的战略目的是为了截断宝鸡方向金军的退路,直接把这股金军一口吞掉。

    所以,杨沅吩咐就地扎营,拒马、铁蒺藜、陷马坑等各种防御设施,全都不遗余力地布设起来。

    以此防止唐括乌野果断放弃宝鸡,抢在大散关宋军北上之前,退守箭筈岭。

    现在有他横亘于中间,第一战略目的也就达到了。

    这边安营扎寨,杨沅就领了行营护军提举杨万里,还有疯魔军的杨寿、许成两位正副统领,又带了百余勇士,登上箭筈岭,观望箭筈关情形。

    此关如何险峻难攻,总要亲眼看看,心里才有谱儿。

    一路跋涉,杨沅便道:“道路的确陡峭难行,这条山路,是商贾车辆和军队粮秣运输时铺修的吧?太也简陋了些,我们的大炮要运上来,怎么也得两三天功夫。”

    杨寿道:“小叔爷,咱们……”

    杨沅瞪了他一眼:“在外的场合称职务。”

    杨寿讪然一笑:“啊,小……抚帅,咱们那大炮,真有那么邪乎?”

    杨沅道:“能被本帅倚为重器,自然是了不起的军中利器。只是,长途跋涉,所携弹药有限,再加上初次为敌人所见识,会有额外效果,所以本帅现在是能不用就不用。只是……”

    杨沅喘息着仰头看了看陡峭的山路,叹息道:“要夺此关而不用重炮,需要付出巨大牺牲才成。本帅这一遭,是不想用也得用,取巧不得了。”

    ……

    大宋的军队突如其来,兵临箭筈岭下,安营扎寨的时候,岭上金国守军这才发现,并且马上开始匆忙加固关防,搬运滚木擂石、架设箭弩,开始备战。

    一片忙碌之中,却不见箭筈岭千户大人蒲察阿里布的身影。

    此时,他正坐在自己的府邸里,面沉似水,紧皱着眉头。

    不到四十岁的年纪,身材魁梧,浓眉如墨。

    在他旁边,隔着一张放在炕上的小条几,他的老婆瓜尔佳氏也把一只手搁在条几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