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使和御前都统制,他的实权被大幅削弱了。

    狡兔未死,就要烹走狗了么?

    “内记室”之前根据京中眼线送回的情报分析出来的最糟糕的状况,果然出现了。

    杨沅不确定这个主意究竟是谁的主张。

    他相信不是赵璩,但是赵璩显然也不能制约这位小皇帝。

    之前赵璩在大宋俨然就是常务副皇帝,那是因为赵瑗疼他宠他。

    小皇帝虽然还未亲政,这只是因为年纪不大,担心皇帝年幼,治理不了国家,因此安排了摄政或辅政大臣。

    摄政大臣比辅政大臣权力更大,但说到底,所有的决策,最终还是要到皇帝手里走一遭,是要皇帝御笔朱批、加盖玉玺才能生效的。

    小皇帝登基时杨沅就不在京城,一直没机会和他打交道,这果然成了封疆大吏最大的毛病。

    只要再给他点时间,他是有机会占领陕西半壁的。

    到那时,朝廷无论何时发动对金战役,至少在西部战线上,都会占据绝对优势。

    但是,仅仅隔了一日,第二道金牌急脚递又到了。

    “传令,大军启程,离开邠州,南下!”

    杨沅发布了将令,三军立即行动起来。

    杨沅把姬香、花音和小奈唤到了面前。

    “姬香,你们先离开,离开之后,你们……”

    杨沅密密嘱咐一番,三女立即离开,换上便服,悄然离开了军营。

    三女先经大散关返回了汉中,接着姬香去了临安,花音去了南郑。

    杨沅的官署,现在前推到了南郑城,就设在杨政太尉府上。

    花音要先去南郑,面见内记室的一干人等,提前做些部署。

    比如,设在潼川府三台山里的军械研究基地。

    现在朝廷既然委任沈虚中任潼川府路经略安抚使,杨沅就得提前做些必要的安排了。

    至于小奈,除了杨沅,无人知道她去了哪里。

    不怪杨沅心生警惕,他可不是岳武穆,能够做到刀来伸颈,无怨无悔。

    照理说,小皇帝防范他,从小皇帝的角度看,这是人之常情。

    杨沅也不介意回去做个“安乐侯”。

    可是,对于朝廷如此安排,鹅王于公于私,都该给他一封书信,私下做些解释才对。

    但,赵璩却没有书信过来,这才是令杨沅深感不安的地方。

    杨沅与时寒合兵一处,便浩浩荡荡挥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