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沅直奔皇宫的和宁门。

    和宁门是大宋皇宫的后门,正门是丽正门。

    这是因为面南背北的客观要求,只能如此建筑。

    只是赵构当初在临安只能找出这么一块地方,出了丽正门不远就是钱塘江了。

    朝中文武大臣如果上朝从正门走,就得从临安城里过来,绕宫城走半圈儿,才能绕到正门。

    大宋的皇帝倒也“随和”,于是大臣们上朝就从后宫和宁门上朝了。

    每次科举殿试放榜,也是在和宁门旁边的东华门举行。

    只是,按照前朝后寝的制度,从后宫门进来,可是要先穿过后宫区的。

    于是,刚从御花园出来的嘉国公主赵宁儿,就看到了这样一幕:

    燕王杨沅,着“金翠袍”,佩长剑,昂昂然直往皇宫中而来,目不斜视。

    头上一顶金冠,冠上有红色的羽毛,一袭红色袍衫,袍衫上用金线绣着的凤凰、蛟龙等神兽纹饰在阳光下若隐若现。

    金冠上的翡翠和腰带上的蓝宝石光彩夺目。

    由于杨沅龙行虎步,步伐过于急速,金翠袍下皂青色的长裤也若隐若现。

    赵宁儿吃惊地道:“不朝不节的,杨将军怎么这般隆重?”

    赵宁儿直觉的感到有些不对。

    杨将军可不是那么狂妄的人,虽然他有资格佩剑入宫,也有资格着金翠袍这样的隆重冠带,可是照理说,以杨沅的性情,不至如此。

    赵宁儿想了一想,便急急吩咐身边的人,一个去晋王府,速把晋王叔找来,另一个则跟上杨沅,想看看杨沅究竟要干什么。

    杨沅赶到御书房,便让太监入内传报。

    杨沅有“三不朝”的殊荣,其中的“赞拜不名”并不是说不经通报,就可以直接闯进皇帝的所在,而是说不喊他的名字。

    因为正常情况下,所有大臣在皇帝面前,都是应该自称和互称名字的。

    至于说皇帝礼贤下士,尊你一声卿,亦或呼其表字,呼其官职,那是皇帝跟你客气。

    朝堂之上,大臣们之间,通常就该直呼名字。

    皇帝传见某人时,太监也应该直呼其名。

    但杨沅就不可以直呼其名了,只能称他的官职或爵位。

    所以消息报进御书房,片刻之后便有太监出来,站在阶上,扬声道:“官家宣燕王觐见。”

    杨沅一甩袍袖,按着太皇太后吴氏所赐的“沉渊剑”,便昂然进入了御书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