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

    精于“他心通”的梵清小师太嫣然一笑:“他信了!”

    ……

    苏孛辇一回去,立即启动内部程序,以六百里快马,向燕京城急切确认“寇黑衣”身份。

    在网络时代,你在大北边的伊春某小储蓄所存上一笔钱,大南边的腾冲某小储蓄所都能立马查到。

    可是在没有网络的时候,你在这条街某储蓄所存一笔钱,几百米外的另一家储蓄所都一无所知。

    这就是现代科技的力量。

    而在这个时代,有关寇黑衣的秘密甲历,只有燕京皇城甲库中才有存档。

    杨沅这边果然没有等他,次日一早便启程,继续向莱芜地区赶去。

    杨沅从莱芜赶到山东东路的淄州府(淄博),带着娇妻俏婢吃烧烤的时候,亲自尾随下来的苏孛辇收到了从燕京传来的确认消息。

    有关“白隼”的资料、年纪、相貌描述、性格特点、腰牌信物的确认细节。以及曾用名寇黑衣。

    “此子风流,好渔色!”

    看到这句评语,想到“富察宗卿”身边的俏夫人和小俏婢女,苏孛辇点了点头。

    果然是他!

    ……

    山东义军在完成它的关键使命之后,成为一支孤军的消息没有在朝堂上掀起什么波澜。

    “万般皆下品”的文官们自视太高,便是武事,他们都觉得,全靠他们这些读书人运筹帷幄。

    至于武人,不是给他们手里塞把刀就能用的卑贱之人吗?

    对于正规军他们尚且抱着如此轻鄙的态度,何况是一群刚抛下锄头的农民军。

    当然,如此短视者并不是全部。

    问题是,有识之士太少,在朝堂上掀不起什么风浪。

    赵愭亲政前后,又是大派监军,又是派那些从未带过兵的东宫属官去领兵。

    先帝赵瑗在时刚刚提振起来的武人之风,刚刚苏醒了那么一阵儿,还没彻底阳刚起来,又开始萎了。

    但是这件事,却被善于捕捉消息、利用消息的临安娱乐业注意到了。

    勾栏瓦子开始创作以山东义军为故事原型的戏剧和评书。

    本来这也没有什么,而且声势一旦起来,还能倒逼朝廷做出更加认真的态度。

    但是,在这些故事中,居然出现了杨沅的身影。

    燕王主动请缨,燕王以身涉险,燕王领轻骑三千深入敌后的故事,成为临安勾栏瓦子里流传的最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