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再无迟疑,马上表态效忠。

    翌日,义军便整装完毕,全部下了山。

    杨沅与早就候在山下的吴幼瑶、椿屋小奈等人汇合了。

    之前上山时,杨沅有意没有带她们上山。

    坦白说,所谓义军,军纪未必会比官兵更好,大多数时候,只会更差。

    哪怕这支义军是辛弃疾率领的,在尚不知能否说明他们信任自己、听命于自己之前,杨沅也不敢太过冒险。

    带着两个如花似玉的小媳妇儿上山,去赌人性么。

    而现在,杨沅已经有把握号令这支义军,便无需那许多担心了。

    义军这次下山,是倾巢出动,摆明了不会再回来。

    他们下山之后,便突破了金兵薄弱的防线,向寿光,昌乐,临朐诸县村寨发起了进攻。

    此时益都总管府兵马总管撒答牙森力所下达的坚壁清野令还没有得以贯彻。

    农民军是最喜欢攻打堡塞村镇的,而不愿攻打城池。

    因为一逢大乱,有钱有势的富人,就会带着屯积的粮食、金银、牲口、家仆避居城池。

    城池有坚城厚墙,易守难攻,以农民军的破烂兵器和毫无章法的攻城战法,是极难攻克坚城的。

    所以,城池中虽然物资更多,其实这笔账很不划算。

    别看大部分农民军首领不识字,这个账他们可是算的清清楚楚。

    山东义军闹腾的最厉害的时候,已经啸聚了七八万人。

    现在被重重打击之下,已经凋零到了不足两万人。

    不过,这两万人中,具备作战能力的,已经大多磨练出了基本的作战能力和作战经验。

    只不过,这所谓的两万人,却并没有两万兵。

    因为在古代,之所以义军一起,动辄就啸聚起十余万的大军,那是因为很多人是扶老携幼全家来投的。

    所以光听人数,农民军动辄十数万,声势十分骇人,实则战兵最多三分之一,这还是多的。

    如今的这支农民军,在金兵反复围剿、战斗之下,已经甩掉了很大的包袱了。

    饶是如此,军中累赘还有七八千人,近乎一半。

    他们在攻打寿光,昌乐,临朐诸县村寨时,弄得狼烟四起,流民四散。

    可这一回,农民军却没有再征壮丁,相反,他们每攻克一座镇寨,队伍就会减少一些人。

    那些老弱妇孺,包括一些舍不得与家人离散的青壮,就混入了这些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