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地跳下船,趟着冬天冰冷的海水,向杨沅冲去。

    在她被海水险险要绊倒在水里的刹那,杨沅赶来接住了她,两人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吴幼瑶只是因为“射阳镇”有“射杨”之谐音,感觉不太吉利,所以开口让杨沅去山阳镇。

    却没想到,阴差阳错,居然在这里真的等到了援军。

    一时间,知道吴幼瑶之前曾“指点”杨沅移兵山阳镇的义军首领和战士们,看着她的眼神儿都不对劲了。

    椿屋小奈认真反思了一下,终于发现了自己的问题。

    骟是四声,山是一声,小女子多虑了。

    山阳,山阳,山之阳也。

    山之阳就是南啊,这不明摆着去山阳镇就能回南方么?

    幼瑶……不是,幼瑶姐姐果然是个有大神通的女子!

    山阳镇上所有的渔船、门板,床榻,甚至板凳都绑在一起,做成了可以载人之物。

    他们真是用尽了一切办法,以最快的速度,把人运上船去。

    至于山阳镇上的百姓,还是那句话,愿意跟着一起走的,上船。

    对于陌生的地方充满畏惧不愿离开的,便发了银钱,叫他们速速离开。

    因为义军大队人马到此,消息不会瞒的太久,很快追兵就会赶来。

    杨沅一直觉得,追兵一定会在他们上船之前赶来。

    许是后世的时候,和戏剧看多了。

    他总觉得,如果就这么太太平平地上了船,有点不合乎情理。

    所以,他坚持要留在最后。

    他集中了最能战、装备和马匹最好的一批将士,在滩涂上布了一个以防御为主的阵型。

    他甚至想起了他看过的一本书,那里边的主角,曾经在忘川河畔,三刀断铁索,阻断了数万辽国铁骑。

    杨沅也不知道他在这儿能断什么。

    结果,一直等到需要掩护的所有人都登了船,金军也没有赶到。

    于是,杨沅决定登船。

    鹿溪一直陪在岸上,直到此时,才和杨沅一起上了小船。

    所有的马匹自然都抛弃在了岸上,这时只能顾人,管不了这些马了。

    当最后一船士兵驶向远处的大船时,天色已经昏黑一片。

    远处一片火把,如同火龙一般,向这边追来。

    得益于杨沅的人马之前坚定不移的南下,突然改游击为死战的战斗风格,金军也适时做出了调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