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吴氏也同意换人。

    赵构太无能了些,这位吴氏从十四岁跟了他,陪伴了他一辈子,也是一无所出。

    领养的赵璩,在她心里,那就是亲儿子。

    亲儿子被并不怎么亲的孙子给下了毒……

    如果不是她还记着自己是赵家的儿媳,赵氏江山更为重要,她刚才就已一刀劈了赵愭。

    如今璩儿有望不死,似乎……这皇帝也不是非赵愭不可。

    吴氏的心态当然发生了变化。

    “那么,杨卿以为,谁可为帝?”

    这事正常情况下,不该取决于臣下。

    尤其是现在问的是一个除了王爵没什么实际职务的杨沅。

    但是,吴氏这一辈子什么大风大浪没经历过?

    她很清楚,现在再热乎的臣子忠心,也没有冷冰冰的刀把子管用。

    甭管天下如何,眼下这座宗阳宫里,刀把子是攥在杨沅手里的。

    “臣以为,晋王可为天子。”

    吴氏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

    不过,她这个儿子,她最清楚。

    再加上叔夺侄位,名声太也难听。

    她不确认一定能说服那个看似轻佻,可是骨子里颇为执拗的儿子。

    所以,吴氏想了一想,又问:“晋王谁外,谁可为帝?”

    杨沅听了,便低下了头。

    赵璩若为帝,那他就是臣。

    赵璩若不做皇帝,那他就只能做权臣,做一个大权独揽的权臣。

    因为,除了赵璩这种奇葩,没有一个帝王能容忍干过清君侧的臣子在身边。

    哪怕这个帝王,就是这个臣子一手捧上去的。

    沉默良久,杨沅缓缓抬头:“晋王之外,臣以为,恭王可为天子。”

    吴氏听了有些诧异。

    赵愭有两个弟弟,二弟庆王赵恺,三弟恭王赵惇。

    老二老三两人只相差一岁,都还未及冠。

    按道理,赵愭如果禅位,二弟庆王就该顺势补上,为何是老三恭王?

    如果说是年纪小好把控,可他们兄弟俩只差一岁,这年龄问题,实在算不得考量的一个理由。

    不过,这三个孙子,在吴氏眼里也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她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她虽经历过许多大风大浪,胆魄见识远非寻常女子可比,但终究不曾经历过朝堂博弈。

    所以一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