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沅心思一转,马上又改变了主意。

    他微微颔首,对那庆王府家丁道:“头前带路。”

    杨沅依旧上了自己的座车,在他的卤薄仪仗护持下,随着那辆庆王府的车,缓缓离开了皇城。

    宫门前的武士之中,就有皇城司的亲事官,而杨沅在“清君侧”之后,不知是有意还是忘了,并未对皇城司做过什么控制。

    所以,这个消息马上便悄无声息地传递到了后宫。

    车上,杨沅静坐在车中,望着前方轻轻晃动的帘子,忽地洒然一笑。

    我的心态啊!

    我的立场既然变了,心态也得及时调整过来才是。

    晋王不肯做天子,那我这个权臣就做定了。

    既然要做权臣,那我这墙头站的还那么明显做什么?

    这个二大王,还是有用的。

    赵恺此时在王府里,正在坐立不安。

    他还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人,而且就连他大哥也没有过多长时间的储君教育,他更是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培养过程,心性哪能沉稳的下来。

    王傅吕护见了赵恺坐立不安的样子,微微摇头:“殿下,稍安勿躁。”

    王府长史葛季平也道:“大位若有变动,二大王便是首选,燕王支持谁固然重要。

    可燕王也需要一位信任他的天子,巩固他的权位。

    所以,燕王同样有求于二大王,二大王切勿表现出急切姿态。”

    赵恺听了,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便尴尬一笑,重新坐了下来。

    宋朝的亲王虽远不及唐时亲王权重,不过基本的王府属官还是有配备的。

    比如王傅,太子的老师叫太傅,王爷的老师自然就是王傅。

    再比如长史,这是负责王府日常行政事务的官员。

    其下还有司马、咨议参军、记室参军等。

    赵恺这几天进宫请安、探望王叔赵璩,渐渐察觉到了不对。

    他的长兄,如今的皇帝,由始至终不见其人。

    这也就是宋朝十天半月的才开一次朝会,否则朝野间早就发现天子被软禁了。

    赵恺把他察觉的宫中动静说与他的王傅和长史听了,吕护和葛季平不免就动了心思。

    做太子属官,还是有盼头的。

    只要太子登基,那就飞黄腾达。

    可是做王府属官,这一辈子基本上就到头了。

    顶多临老致仕时,朝廷象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