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又有数十骑出了北京城,按照往常经验这一定是有大事儿发生了,所以百姓们才会聚集起来。

    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是一回事儿,想从事件中寻找商机又是一回事儿,大明日报上的内容能不能发现什么,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他地方不知道,但北京城中不少人都在大明日报中赚到了不少的银子。

    “咦……新增加两个重量单位,公斤和吨?这个叫法好奇怪。”

    “一公斤等于两斤,一吨等于两千斤?”

    “公斤这个无所谓,倒是这个吨还挺有意思的。”

    “有啥意思?一个单位而已!”

    “笨,咱们现在最大重量单位是石,一石等于一百五十斤,平时还好,大量的时候就不太好计了。

    以粮食为例吧,现在的漕粮专用麻袋重量约为一百五十斤,为了方便计量,都是装满的。

    一人扛有点重,两人抬又有点慢,有了吨的计重后,麻袋稍微调整一下,一袋一百斤,一个人轻轻松松搬运,最后乘以总数量,多方便。”

    “有这么一层意思,但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因为海贸与海外诸国接触,为了与诸国统一,避免出现歧义和误差,特意制定了这个,以后大明和海外在大重量上都是统一使用。”

    ……

    “不止是重量单位,还增加了一个公元纪年的方式,具体怎么来的这上面没有说。

    但按照上面的说法,公元元年是汉平帝元始元年,大明开国是公元一三六八年,陛下登基是公元一六二七年,崇祯元年是公元一六二八年,今年是公元一六三五年。”

    “哈哈,这个我喜欢,简单、粗暴!”

    “的确是这样,一目了然!”

    “大俗即大雅,能普及的、通用的就是最好的。”

    “就是,有时候看史书,上面写着某宗多少年,我们还得算一下距今多少年了,现在有这个直接拿今年减记载年限,简单明了。”

    “咦……那是不是所有的书都要重新编制一下?这不就是商机吗?”

    “修不修订的看朝廷的意思呗,这可是大工程,一时半会儿也完成不了,不过哪个书局若是出的书加上了公元纪年,肯定是我们的首选。”

    “也不用那么麻烦,不过倒是可以印一本年号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表,以朝代为卷,以皇帝年号为篇,也就二二三十页事儿。”

    “兄弟,这个想法我投了,赶紧搞起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