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则不然,这是在我们好。

    商船会逐渐增加,等东非和印度半岛饱和后,那就会朝着西非、欧洲、美洲等大陆进军,想要抢占市场就必须有足够的货物,而足够多的货物就得足够多的工匠。

    大明不缺人,但缺熟练的工匠,一些技术性极强的东西在技术的传承上那都是有严格限制的,

    尤其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和现在工匠急缺的情况下,大师傅们更加会藏拙,市场就在那边又跑不掉,但那是谁抢占了就是谁的。

    所以,提升工钱、吃好喝好、不苛刻,这就是提升工匠们的认同感,留在商号,我们才能持续从海外市场赚银子。

    这才是我们能够在更大的海外市场上分一杯羹的入场券。”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朝廷最终的希望这里,亏的他们还以为是承建官道才是入场券了。

    末尾的青年揉了揉太阳穴,低声道:“爹,我有些想不明白朝廷干嘛不明说,这对百姓来说是一大好事儿呀,百姓们感恩戴德,这么多弯弯绕绕的做什么?”

    “你、你……”

    老者闻言气的直哆嗦,但看着其他人的眼神只能强忍着没有当场发作,而是看向了老大:“你给你老四说说。”

    闻言,老大没好气的瞪了老四一眼:“第一,提升多少合适?朝廷不可能每一个都制定标准吧,定少了工匠们不乐意,定多了商人不乐意。

    本来是好事儿,这么一搞惹得一身骚,里外不是人。

    其二,有多少商人、多少工匠,监察不过来,市场的事儿还是由市场来决定,朝廷最好不要干涉。

    其三,蒸汽机商船不够,没做好的来申请商船,你给还是不给,做好的却没有资格,以后还有谁搞,这就是在筛选。

    能和百姓一起发财的,朝廷才会选择成为西非、北美等等地的开拓的商人。

    最后,朝廷没有公布不代表朝廷没有做,你当巡视组、锦衣卫、巡查御史都是干什么的?你没有做好,等按照查到你的时候你依旧已经出局了。”

    “大哥说的对,这事儿是市场的调节,现在一个县或者一个府、甚至几个府都大致是做一个大类的,同样货物的商号不止一家。

    路引制度是限制百姓们的流动,但不代表着不让百姓向外走,只要有合理的理由,尤其说是去务工,没有那个县衙敢卡着的。

    甚至说,朝廷直接放开路引的禁令范围,从一百里增加到两百里,这不是也行嘛。

    你家的工钱低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