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是礼部负责,每一个流程都是有严格规定的,包括入城、入宫都有极其准确的时间,在这群人看来,这就是比天都大的事儿。

    崇祯上了礼车,大汉将军(仪仗侍卫)开道,羽葆、华盖、幡幢簇拥,锦衣卫抛洒象征圣泽普惠的 ‘金粟’(鎏金米粒)。

    礼车内看着这一幕,崇祯很是无奈。

    他本想悄悄回京的,但袁可立等人不让,说是皇帝巡视半年之久,必须要举行浩大的欢迎仪式。

    整个环节分为三部分,一是筹备阶段,包括驿站通传、净街戒严、仪仗陈设;

    第二部分则是迎驾仪式,包括郊迎大礼、御道入城、入宫告祭(奉先殿祭祖、华盖殿受贺);

    最后一部分则是次日的入宫后典礼,包括御门听政、赏罚颁布、昭告天下等。

    按照袁可立、刘宗周等人的劝说,此事有三大作用,一是通过繁复礼仪强化天子居中的统治合法性;

    二是提醒百官皇权回归,终结巡狩期间的权力真空,震慑不轨之心;

    三是开放百姓观礼,塑造与民同乐的圣君形象,尤其是现在这个节骨眼,更是有必要的。

    如此,崇祯也只能接受这种安排。

    一直到了辰时末,整套仪式才全部结束,崇祯感觉比他策马狂奔一天都要累。

    “朕离京数月,诸位爱卿辛苦了,晚上朕设御宴,现在都各自去忙吧。”

    群臣再次恭贺后,缓缓退出华盖殿。

    待群臣退出后,一直端着的崇祯也是松了口气,灌了一杯凉茶后,朝着后宫而去,那里还有一群人等着他安抚呢。

    而此刻的北京城中,推迟了一个辰时的大明日报终于开售了,因为要刊印皇帝回京时的《贺回銮表》。

    对皇帝回京的这种大日子,大明日报当然是再次卖爆了。

    “皇帝从正月十六出京,于八月二十八日回京,算下来是近八个月吧,算不算历代皇帝出巡时间最长的?”

    “最长?不至于,汉武帝元封元年泰山封禅大典,历时八个月,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南巡,耗时八个月,元世祖忽必烈两都巡幸,单次都在十个月左右。”

    “你这简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元世祖巡幸是制度化迁徙,每次巡幸都是随行官员、军队、牲畜形成移动朝廷,这叫哪门子巡幸?

    再说说武宗,说句大不敬的话,那叫巡视吗?借着平叛宁王的幌子游历江南,以至于朝政瘫痪,引发文官集团激烈抗议,到了南昌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