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这个官职,前途似乎无限光明。

    但光明虽然光明,但王昌龄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好几年。

    迟迟无法升迁,也让无法施展自己心中的报复。

    于是他想考博学鸿词科,博学鸿词科始于唐玄宗时期。

    能考上的无一不是学识广博,文学造诣极高的士子。

    当然如果考中,职位和地位也会水涨全高,成为当时不少士子选择入仕的途径。

    王昌龄成功考中了博学鸿词科,得以担任河南汜水县尉。

    汜水县靠近东都洛阳,是第二等县,也让王昌龄有了施展自己才能得地方。

    但与诗作名满天下相比,王昌龄的仕途那叫一个不顺。

    宰相张九龄被贬回乡,正义性爆棚的王昌龄立马声援。

    显然王昌龄不理解官场险恶,官场上饭不能乱吃,话更不能乱说。

    王昌龄也惨遭贬谪,远离中原,前往岭南。

    好在运气爆棚,王昌龄刚贬没多久。

    唐玄宗就改年号为天宝,大赦天下。

    于是王昌龄又得以回来,担任江宁县丞。

    但没几年,王昌龄又遭到贬谪,这次贬谪的理由是王昌龄做事不注意细节。

    原来这次贬谪纯粹是因为王昌龄因上书指责李林甫、杨国忠等人为了修建自己的别墅,大肆砍伐江宁青龙柏木而已,引起他们的不满。

    一开始他们想要置王昌龄于死地,但最终唐玄宗放了他一马,只是将他贬谪到龙标担任县尉。

    从这个方面来说,王昌龄这种性格刚直的人真的不适合官场,也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伏笔。

    好在当时不得志的文人不在少数,两次被贬前后。

    王昌龄遇到了不少好友知音,比如孟浩然、李白和高适。

    可以说盛唐大半个诗人,都是王昌龄的好友。

    只是和仕途上的不顺也让王昌龄的运气一直不好,似乎还传播到朋友身上。

    首先是孟浩然,王昌龄很仰慕孟浩然,第一次贬谪后就去特地拜访了孟浩然。

    有人拜访,孟浩然自然要尽地主之谊,盛情款待,甚至还准备了江海河鲜大餐。

    但问题是孟浩然这几天刚好后背长了个大毒疮,按理说不能吃这些的。

    但王昌龄的拜访让他很高兴,于是就陪着一起痛饮。

    结果没几天,孟浩然就毒疮发作病逝了。

    后来王昌龄又去拜访李白,两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