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较个人安危的。

    所以,不论是嵇康还是阮籍。

    本性上并不是从政的乐之者、安之者,而只是好之者而已。

    其真正的兴趣点,安顿之处,本来就不在政治上。

    “嘉平六年,司马氏废齐王曹芳,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此后司马师为笼络人心,大肆封官晋爵,阮籍也被赐为关内侯。”

    “但是阮籍在政治上对司马氏一直抱着消极的态度。”

    “正元二年,司马师在讨伐母丘俭、文钦时,突发目病,在同年二月还都许昌后病死。”

    “此后其弟司马昭继任大将军、录尚书事。”

    “期间,阮籍提出自己喜爱东平郡的风俗地里,希望能调到那里任职。”

    “司马昭也应允,而后拜他为东平相。”

    “阮籍到任之后便拆毁了衙府和居所之间的屏障,让内外一望可见。”

    “同时,阮籍还精简了当地的法令。”

    “但是仅仅过去十天后,阮籍就回乡了。”

    “阮籍从东平返回京师洛阳后,又继续担任司马昭的从事中郎。”

    “正元三年,阮籍为了摆脱司马氏与曹氏的政权之争,借兵营擅长酿酒之名,请求出任步兵校尉。”

    “但是上任之后,阮籍只是弃事务于不顾,经常游乐于大将军的府内,醉心于朝堂宴会。”

    “司马昭为了拉拢阮籍,起初想让自己的儿子司马炎与阮籍联姻,结为亲家。”

    “阮籍却为此连续饮酒,大醉六十日。”

    “司马昭因为始终没有开口的机会,只能作罢。”

    “景元四年五月,司马昭被晋封位晋公,位相国,加九锡。”

    “这也是司马昭正式实施其篡权的重要一步。”

    “按照例行公事,由曹魏傀儡皇帝曹奂下诏加封晋爵,司马氏谦让一番,然后再由公卿大臣劝进。”

    “公卿们都上表劝进,由于阮籍文采斐然,司空郑冲就让阮籍写劝进文。”

    “阮籍不得已,只能在催促之下,于酒后写下了《为郑冲劝晋王笺》。”

    “因文章一蹴而就,文辞清丽豪壮,为当时人们所赞赏。”

    “景元四年冬天,阮籍去世,终年五十四岁。”

    白居易:阮籍直言可以杀父,听闻丧母淡定下棋。

    阮籍也写了很多东西,留下来的东西一个是咏怀诗82首,另一个是一篇文章《大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