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不在乎自己的舞蹈艺术。”

    “反而在诗里责怪自已为什么不为张尚书殉情,为什么尚书死了那么久她还苟活于世?”

    “哀莫大于心死,关盼盼万念俱灰,她合上诗稿。”

    “至此不吃不喝,十天后死于燕子楼。”

    “消息传到长安,白居易大为后悔。”

    “他已到晚年,他也像那个时代的士大夫一样豢养许多艺伎。”

    “他最爱的是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他全部的放走她们,恢复了她们平民身份。”

    “到了宋朝,苏轼为徐州太守,一晚他夜宿燕子楼。”

    “竟然梦到了关盼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梦中没有香艳,只有斗转星移,物是人非的感叹。”

    辛弃疾:张仲素是一位学富五车之人,科举之路顺利。

    仕途平稳,入朝为官,成为一位台阁诗人。

    他的诗存世不多,题材多样,主要包括歌功颂德诗、边塞诗、闺怨诗三大类。

    之所以张仲素不被推崇,是因为他长期处于宫廷之上。

    所创作出的诗具有明显宫廷意味,因而让人觉得有溜须拍马之意。

    在诗坛上,很多以写台阁诗为主的诗人,他们都会同时代文人被唾弃,也会被后辈人遗忘。

    因为他们伴随的君主不论是英主还是昏君,在他们的笔下都是歌颂和奉承。

    虽然张仲素一大部分诗是歌功颂德范畴之内,但并非一无是处。

    他有一首诗,描写道士唱经场面,祥和、高雅,用心体会,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当然,诗人张仲素肯定会歌颂李唐王朝的昌盛。

    在其一首《太平词》中,他用祥瑞来衬托出欣欣向荣的面貌。

    又写出战乱平息、边关安定的太平之景,以赞颂太平盛世。

    再有,他也写过一些对君王赞美的诗,比如《献寿词》。

    不仅描写恢弘场面,歌颂太平,崇拜君主。

    这些诗看似有着阿谀奉承之嫌,但如果你细品每一个文字,可以看出诗人是真心为国家太平而高兴,并非刻意讨喜皇帝。

    再有,张仲素笔下的台阁诗,也可以说明诗人对和平、富裕国家的渴望,以及期待贤明君主的永存之心。

    同时能够彰显诗人对政治、文化特殊地位产生的责任心与优越感。

    因此,他的台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