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也就从那一年开始,张载致力于学儒。”

    “随后又遍览释老群书,一直到嘉祐元年,他进了汴梁。”

    “时光会送走每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而中年到来时,也许才会看到每一个人自己的本原。”

    “范仲淹已经变成昨日的故事时,进京赶考的张戬已经是沧桑的中年。”

    李清照:在张载十五六岁时,父亲因病在涪州任上去世。

    张载扶柩经蜀道、从斜峪关翻越秦岭,准备回家乡安葬。

    到太白山下的横渠后,盘缠用尽,加上前途发生兵变,只好在秦岭北辳这个山青水秀的地方安居。

    从此,横渠的人杰地灵,成就了张载的不凡。

    在学四书五经的同时,他还学习兵法,想投身军旅,收复被西夏所占的失地。

    参加科举结束之后,张载在宰相文彦博的支持之下,在开封相国寺坐虎皮椅开坛讲解《易经》,名声大噪。

    受御史中丞吕公著推荐,张载任崇文院校书。

    后来,因为与王安石政治道路不同,张载辞官回到横渠。

    潜心做学问,广收弟子讲学,横渠书院留下他的足迹。

    他创立的关学,与王安石创立的新学、二程创立的洛学鼎立,称为北宋三大学派。

    张载年少时曾在这里读书,晚年隐居后,一直在这里兴馆设教。

    后人为了纪念他,将崇寿院改名为横渠书院。

    张载提出了太虚即气、一物两体、天道神化等重要哲学命题。

    在政治上,张载主张复兴三代之礼,恢复井田制等。

    他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用天人合一这四个字,将其作为一个思想命题提了出来。

    张载创立的宋明理学中的气学流派,横渠四句影响深远。

    为天地立心的价值理念,为生民立命的民本意识,为往圣继绝学的精神追求,为万世开太平的大同思想。

    其实,张载还是注重实践的。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张载与弟子在扶风、长安、蓝田一带购买了数百亩农田,按照《周礼》恢复井田试验。

    可惜,历史的洪流不可逆转,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变法后。

    井田制、封建制早已失去了存在的社会基础,他的梦想最终没有成功。

    “那一年,当同样进入到东京的三苏父子在汴河上刮起一阵古文风,席卷了整个文坛。”

    “潜心于经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