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犯唐朝边境时,李世民任其为泾州道行军总管去击退突厥军队。”
“在泾阳,尉迟敬德诛杀敌军大将,突厥军队大败。”
“但尉迟敬德恃功而骄,目无他人,经常揭别人短处。”
“每当他发现长孙无忌等人的任何过失,一定是不讲情面直言指责,也因此与一众官员相处的并不和谐。”
“贞观三年,尉迟敬德离京任襄州都督。”
“贞观八年,尉迟敬德出任同州刺史。”
“同年九月,李世民在庆善宫大设宴席,尉迟敬德入席时见到有人的席位在他之上,便斥责对方无功劳竟然还敢坐在自己的上位。”
“任城王李道宗对他进行劝慰解释,想要平息他的怒火。”
“尉迟敬德却拳打李道宗,让他一只眼睛几近失明。”
“李世民不高兴地离开宴席,再次面见尉迟敬德时,用汉高祖刘邦大肆诛杀功臣的故事警告他即使是拥有天大的恩遇,也要谨慎做事。”
“不要祸乱朝纲,以免引来杀身之祸,尉迟敬德从此事后意识到应当约束自己的行为。”
“贞观十三年,尉迟敬德任鄜州都督。”
“贞观十七年,尉迟敬德上表希望可以告老还家,朝廷任命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允许他五天一上朝。”
“不久后,李世民命人将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绘制成像放在专门为表彰功臣而修建的凌烟阁中,尉迟敬德位列第七名。”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自东征,任命特进萧瑀为洛阳皇宫的留守,并下诏由皇太子监国。”
“当时尉迟敬德上书请求他不要亲自前往高丽,可能会导致国都内部空虚。”
“李世民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反而任命其为左一马军总管,随行到高丽。”
“而在成功收服高丽之后,尉迟敬德也没有重返官场,而是选择回归山林。”
“随着年龄的增长,尉迟敬德变得十分迷信,成天沉迷炼丹,吞服云母矿石粉。”
“他喜欢弹奏乐曲自娱自乐,整整十六年不与外人交流。”
“显庆三年,唐高宗根据尉迟敬德所立下的功劳,追认他的父亲为幽州都督。”
“同年,尉迟敬德寿归正寝,享年74岁。”
“唐高宗李治为其举行哀悼活动,敕令五品以上的官员前去吊祭和存候。”
“并追认尉迟敬德为司徒使持节、并州都督,赠绢一千五百段,米粟一千五百石,谥
“在泾阳,尉迟敬德诛杀敌军大将,突厥军队大败。”
“但尉迟敬德恃功而骄,目无他人,经常揭别人短处。”
“每当他发现长孙无忌等人的任何过失,一定是不讲情面直言指责,也因此与一众官员相处的并不和谐。”
“贞观三年,尉迟敬德离京任襄州都督。”
“贞观八年,尉迟敬德出任同州刺史。”
“同年九月,李世民在庆善宫大设宴席,尉迟敬德入席时见到有人的席位在他之上,便斥责对方无功劳竟然还敢坐在自己的上位。”
“任城王李道宗对他进行劝慰解释,想要平息他的怒火。”
“尉迟敬德却拳打李道宗,让他一只眼睛几近失明。”
“李世民不高兴地离开宴席,再次面见尉迟敬德时,用汉高祖刘邦大肆诛杀功臣的故事警告他即使是拥有天大的恩遇,也要谨慎做事。”
“不要祸乱朝纲,以免引来杀身之祸,尉迟敬德从此事后意识到应当约束自己的行为。”
“贞观十三年,尉迟敬德任鄜州都督。”
“贞观十七年,尉迟敬德上表希望可以告老还家,朝廷任命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允许他五天一上朝。”
“不久后,李世民命人将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绘制成像放在专门为表彰功臣而修建的凌烟阁中,尉迟敬德位列第七名。”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自东征,任命特进萧瑀为洛阳皇宫的留守,并下诏由皇太子监国。”
“当时尉迟敬德上书请求他不要亲自前往高丽,可能会导致国都内部空虚。”
“李世民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反而任命其为左一马军总管,随行到高丽。”
“而在成功收服高丽之后,尉迟敬德也没有重返官场,而是选择回归山林。”
“随着年龄的增长,尉迟敬德变得十分迷信,成天沉迷炼丹,吞服云母矿石粉。”
“他喜欢弹奏乐曲自娱自乐,整整十六年不与外人交流。”
“显庆三年,唐高宗根据尉迟敬德所立下的功劳,追认他的父亲为幽州都督。”
“同年,尉迟敬德寿归正寝,享年74岁。”
“唐高宗李治为其举行哀悼活动,敕令五品以上的官员前去吊祭和存候。”
“并追认尉迟敬德为司徒使持节、并州都督,赠绢一千五百段,米粟一千五百石,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