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时,每次边关互市,他都提高马匹的价格,胡人听说之后,争相将马匹卖给唐军,王忠嗣全都买下来。”

    “因此胡人的马匹变少,唐军马匹雄壮、军备充实。”

    “王忠嗣配佩戴四方将印,控制疆域万里,全国的精兵重镇,全在他的掌控之下。”

    “自从唐朝开国以来,就没有过这样的先例。”

    “后来,王忠嗣又升任鸿胪卿,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其他官职如故;他的儿子也被授予五品官职。”

    “王忠嗣多次与青海、积石的敌人交战,都取得胜利,又率军在墨离讨伐吐谷浑,俘虏了吐谷浑的全部人马,凯旋归来。”

    “之前,王忠嗣长期驻守在河东郡及朔方郡,对当地的边境都很熟悉,也深得兵士的军心;”

    “然而到了河西郡及陇右郡,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比较陌生,又以功名富贵自处,他的威望不如往日。”

    “同年四月,王忠嗣上奏朝廷,请求卸任朔方节度使、河东节度使的职位,朝廷准许。”

    “唐玄宗想进攻吐蕃石堡城,询问将士攻城的计策,王忠嗣上奏劝谏,认为石堡城坚固难攻,吐蕃人举国之力守卫。”

    “如果唐军发动强攻,必然损伤数万士卒,得不偿失,不如厉兵秣马,等待时机。”

    “唐玄宗听了,十分不悦。”

    “而权臣李林甫嫉妒王忠嗣的功劳,时常在唐玄宗面前进谗陈说他的过错。”

    “天宝六年,将军董延光请求率兵攻取石堡城,唐玄宗命令王忠嗣分兵协助,王忠嗣迫不得已出兵,没有赏赐将士,董延光很不满意。”

    “河西兵马使李光弼担心董延光把责任推卸给王忠嗣,劝告他虽然爱惜士卒,但不能重赏将士。”

    “如果出兵之后不能取胜,必然落人口实,招致谗言,引来祸患。”

    “王忠嗣认为争夺石堡城对敌人没什么损失,唐军反而要牺牲数万将士,自己宁愿丢官弃爵,也不愿唐军无谓牺牲。”

    “董延光率军进攻石堡城,逾期未能攻克,却上奏说是忠嗣延缓出兵,因此导致战事无功。”

    “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忠嗣,声称自己过去在担任朔州刺史。”

    “王忠嗣任河东节度使时曾表示,自己早年与忠王李亨在宫中一起生活,愿意尊奉太子。”

    “唐玄宗大怒,征召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审讯,王忠嗣几乎被陷害致死。”

    “适逢哥舒翰代替王忠嗣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