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是吴国大将军诸葛瑾的长子,年少就以才华闻名,能言善辩,吴主孙权对他很是欣赏。
诸葛恪成年后,官拜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人随侍太子孙登讲论道艺,并与他们为友。
不久,诸葛恪从中庶子升任左辅都尉。
孙权几次大会朝臣,故意当众刁难诸葛恪,都被他机智化解。
诸葛恪才思敏捷,孙权觉得他不寻常,打算让他担任节度官,掌管军队钱粮调度,试探其处理政事的才能。
但钱粮调度文书繁琐,非诸葛恪所长,改任其领兵。
“东吴嘉禾三年,诸葛恪请求领兵平定丹阳。”
“诸葛恪认为丹阳山路险阻,山越人彪悍勇猛,吴国虽多次发兵围剿,但只得到一些边缘地区的平民而已,其余山民藏匿深山远林,不能全部抓获。”
“诸葛恪请求到丹阳主政,诱降山越人,三年可得兵卒四万。”
“孙权于是任命诸葛恪为抚越将军,兼任丹杨太守,还授与他骑兵仪仗队三百人。”
“授官仪式完毕,孙权还让诸葛恪布置好仪仗队,擂鼓吹号,列队开道回家。”
“诸葛恪就任后,便致书邻近四郡地方长官,要求他们守境安民,约束军队。”
“诸葛恪命令将领分兵防守险要地段,只修缮防御工事,不与山越人交战。”
“等到庄稼将熟之时,就纵兵抢先收割,连种子也不留下。”
“山越人吃完旧粮,新粮又不能收,饥饿困苦,逐渐出山投降。”
“诸葛恪告谕属下,对于投降的山民应多加教化,迁到外县定居,不得嫌弃怀疑、随意拘捕。”
“白阳县县长胡伉抓获山民周遗,周遗本是凶恶之徒,不得已出山投降,内心却图谋叛乱,胡伉将他绑送到郡府。”
“诸葛恪认为胡伉违背命令,将他斩首示众,并将此事上奏朝廷。”
“山民听说胡伉因抓人获罪被诛,知道官府只是想要他们出山而已,于是扶老携幼相继出山归降。”
“三年后,所得山越人口全如诸葛恪预料的那样,诸葛恪将其老弱迁居平原,收丁壮为兵,得四万人,他自领一万,其余三万分发诸将。”
“东吴嘉禾六年,孙权嘉奖其功劳,升任诸葛恪为威北将军,封都乡侯,屯兵庐江皖口。””
“东吴赤乌六年正月,诸葛恪轻兵袭击魏国舒县,俘虏当地百姓而回;”
“同年十一月,诸葛恪又派斥
诸葛恪成年后,官拜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人随侍太子孙登讲论道艺,并与他们为友。
不久,诸葛恪从中庶子升任左辅都尉。
孙权几次大会朝臣,故意当众刁难诸葛恪,都被他机智化解。
诸葛恪才思敏捷,孙权觉得他不寻常,打算让他担任节度官,掌管军队钱粮调度,试探其处理政事的才能。
但钱粮调度文书繁琐,非诸葛恪所长,改任其领兵。
“东吴嘉禾三年,诸葛恪请求领兵平定丹阳。”
“诸葛恪认为丹阳山路险阻,山越人彪悍勇猛,吴国虽多次发兵围剿,但只得到一些边缘地区的平民而已,其余山民藏匿深山远林,不能全部抓获。”
“诸葛恪请求到丹阳主政,诱降山越人,三年可得兵卒四万。”
“孙权于是任命诸葛恪为抚越将军,兼任丹杨太守,还授与他骑兵仪仗队三百人。”
“授官仪式完毕,孙权还让诸葛恪布置好仪仗队,擂鼓吹号,列队开道回家。”
“诸葛恪就任后,便致书邻近四郡地方长官,要求他们守境安民,约束军队。”
“诸葛恪命令将领分兵防守险要地段,只修缮防御工事,不与山越人交战。”
“等到庄稼将熟之时,就纵兵抢先收割,连种子也不留下。”
“山越人吃完旧粮,新粮又不能收,饥饿困苦,逐渐出山投降。”
“诸葛恪告谕属下,对于投降的山民应多加教化,迁到外县定居,不得嫌弃怀疑、随意拘捕。”
“白阳县县长胡伉抓获山民周遗,周遗本是凶恶之徒,不得已出山投降,内心却图谋叛乱,胡伉将他绑送到郡府。”
“诸葛恪认为胡伉违背命令,将他斩首示众,并将此事上奏朝廷。”
“山民听说胡伉因抓人获罪被诛,知道官府只是想要他们出山而已,于是扶老携幼相继出山归降。”
“三年后,所得山越人口全如诸葛恪预料的那样,诸葛恪将其老弱迁居平原,收丁壮为兵,得四万人,他自领一万,其余三万分发诸将。”
“东吴嘉禾六年,孙权嘉奖其功劳,升任诸葛恪为威北将军,封都乡侯,屯兵庐江皖口。””
“东吴赤乌六年正月,诸葛恪轻兵袭击魏国舒县,俘虏当地百姓而回;”
“同年十一月,诸葛恪又派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