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银子,出了岔子还能丢出去背黑锅——这“锅”一般不能让师爷背,一来师爷不是在编人员,不应该负责啊!二来绍帮师爷也抱团,不好拿捏。

    因此这个大清汉官......其实是个高风险的官,一不留神就当亏了。

    太平天国没闹起来的时候,他们已经当得很辛苦了,现在就更别提了......都有点官不聊生了!

    民不聊生要反,那官不聊生该怎么办?

    当然......也只有一个反字了!

    历来天下大乱之时,地方守臣割据自雄的还少吗?

    好不容易来的官,下了血本的,凭什么太平军过一回境,他们就罢官的罢官,流放的流放,甚至还要一死报君王?

    他们凭什么不能和地方豪强勾结,私征税赋,私募军队,私设公堂,私自霸占朝廷的州府?

    这......多好啊!历朝历代不都这么干?史书上这样的官不要太多!

    这书上说的没错啊!

    这大清朝接下去大概就朝着汉末、唐末、元末去了。大清的地方守臣,不考虑弄个主公当一当?

    给大清朝当了三十年绿营武官,手头可有不少心腹清兵的余万清居然有点心潮澎湃了......当主公好啊!

    “呜呜呜......完了,完了!”

    有人被罗耀国的《反经》勾起了野心、雄心,有人却开始伤心了。

    伤心之人就是大清道州的民之父母,道州知州王揆一了。

    他也拿了一本《反经》卷三,汉官之反在看。

    不过他并不是余万清这号当了三十年贪官早就回本,而且手里还有点武装的汉官。他说那种借了一屁股京债,才好不容易买到了道州知州这个实缺的“官白劳”!

    他不仅没回本,连债都没清呢!

    现在太平天国就打上门来了,而且看着好像要在道州安家不走了......太平军不走了,那他这个知州怎么办?他还得还买官贷呢!

    这些日子道州对外的水运已经因为太平军兵临零陵而中断了,而水运一断,道州城周围大大小小的矿山就都得停工——没有水运,矿石它运不出去啊!而这些矿山都是违禁私开的,不用给朝廷上税,但必须给道州知州、永州知府、衡永郴桂道上供。

    这个道州知州作为一个山区散州的父母官之所以那么贵,就是因为有这些私开的矿山上供......这太平军要是在鹅塘、菱塘开辟了根据之地,那潇水就没有通航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