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东王的恩情还不完,工业化的考试才开始(求订,求票)(3/4)

    
万斤。”温斯特.怀特回答道。

    “日产一万斤?”杨秀清吃了一惊,“年产岂不是有三百多万斤?”

    这可不是个小数!大清一年的生铁产量在19世纪50年代大概就2万吨,而一座搅炼炉,一年就能产一千多吨,修个十几座搅炼炉,朝鲜的铁产量马上就能超过大清!

    这就是工业化!哪怕是落后技术,也不是传统小农社会的手工业能比的。

    “有了这个图纸,就能建起高炉吗?”杨秀清问。

    “能!”图波列夫保证道,“东王殿下如果愿意相信我们俄罗斯帝国,给我三个月时间,我保证能为您建起第一座搅炼炉此后每个月都能建成一座!”

    杨秀清点了点头:“还有别的吗?”

    “有!”跟着彼得.奥尔洛夫一起来的另一个东正教神父又捧出一叠造船的图纸,“东王殿下,这是最新式的木壳风帆蒸汽炮舰的图纸只要您愿意聘请我们俄罗斯的工匠,一年之内,我们就能为您造出第一艘蒸汽炮舰。”

    “条件是什么?”杨秀清淡淡地问。

    彼得.奥尔洛夫笑着捧出了一份早就拟好的“杨秀清-穆拉维约夫密约”的草案,用俄语对杨秀清道:“东王殿下,只要您签署这份条约,同意利益悬挂太平天国旗帜的船只向穆拉维约夫总督所在的北美洲西海岸提供粮食、军火、日本雇佣兵,我们就帮您造高炉、造战舰!”

    图波列夫马上这话给翻译了。

    “哈哈哈!”杨秀清大笑,“好一个一石三鸟计既挑拨了孤和罗吴王,又挑拨了英法和太平天国,还帮了穆拉维约夫!”他脸色忽地一沉:“给你们两个月,我要看到第一座搅炼炉建成然后本王自会签约!”

    太平天国,天京,天历六年春。

    秦淮河上的晨雾还未散尽,天京城却迎来了多年未有的盛况——有人赶考来了!

    挑担的、骑驴的、拄拐的,万余江南学子潮水般涌向了太平大学堂。

    一个徽州来的老秀才一边走路,还一边捧着本《中学数学例题集》在看——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多记一题是一题吧!一个风华正茂的湖南少年,穿着件清白长衫,围着条围巾,信步而来——这是如今最流行的男装。

    “让道!误了考期你担得起么!“一个“洞庭山帮”大商人的儿子挥动木尺,拨开人群,马车里藤箱滚落,掉出来的全是补习材料。藤箱主人是个长发女子,身材婀娜,湘绣襦裙下套着西洋牛皮靴,俯身拾物时,后腰隐约现出燧发枪轮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