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他们相信还是质疑,赵基要做的就是一步步兑现承诺,让更多的人团聚在自己身边,跟随自己前进。
他讲解之际,卫觊、张瓒等人捉笔记录,都是速记,以后誊抄的时候,他们还要根据语境,以及自身的理解,斟酌用词,用更凝练的方式记录这些。
文字有书写成本在,刻石成本更高。
讲学、辩论之时,肯定会详细阐述、举例子说明,但记录时,都是尽可能的凝练。
以后军队会扩编,赵基不可能再来宣讲维新理念,现在就要整理成册,以便以后的军吏研读、领会。
维新仅仅只是个开始,如果难以维新,那就进行革命。
新莽之乱时,儒士能公然推动舆论迫使皇帝退位、禅让;自桓灵二帝以来,天灾人祸接踵而起,儒士中也开始自我猜疑。
古今两派融合后,彼此斗争减少后,许多人有更多时间来反思。
这股反思潮流之下,爆出来的异端士人比比皆是。
别说民间、军中,朝堂中人讨论汉室灭亡也是常有之事。
又不是直接造反,而是提倡维新。
维新不成,带不动这个陈腐的朝廷,再兴革命之事,这有什么错?
赵基理直气壮宣扬维新之论,下面人也都认真听着,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毕竟维新最难的兵谏已经达成,现在属于维新派掌权,与旧日公卿和睦相处,谋求具体改良、维新变法的出路。
维新不能嘴上喊,必须要变法,从制度上尝试。
而卫觊捉笔记录,他可不想维新成功;成功后,他不认为军队还会保持现在的凝聚力。
维新成功,朝野各处生机勃勃……就没人愿意打仗了,很多人也就丧失了抵抗的勇气。
旧日公卿反扑夺权,维新一派必然死伤狼藉,还要背负恶名。
不是卫觊心理阴暗,他所学到的东西,以及目前经历以及反思的经验总结,让他十分抵触。
现在最想弄死旧日公卿的不是赵基,而是卫觊、卫固等人。
木台上赵基又开始让听讲军吏提问,他则进行回答。
相互交流,底层军吏能领会他的精神、意志。
而赵基本人,也能在思想碰撞过程中,不断打磨、提升并巩固自己的认知。
以天道压人道,才是维新改良、革命造反的大义所在。
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另类的,存天理灭人欲。
现
他讲解之际,卫觊、张瓒等人捉笔记录,都是速记,以后誊抄的时候,他们还要根据语境,以及自身的理解,斟酌用词,用更凝练的方式记录这些。
文字有书写成本在,刻石成本更高。
讲学、辩论之时,肯定会详细阐述、举例子说明,但记录时,都是尽可能的凝练。
以后军队会扩编,赵基不可能再来宣讲维新理念,现在就要整理成册,以便以后的军吏研读、领会。
维新仅仅只是个开始,如果难以维新,那就进行革命。
新莽之乱时,儒士能公然推动舆论迫使皇帝退位、禅让;自桓灵二帝以来,天灾人祸接踵而起,儒士中也开始自我猜疑。
古今两派融合后,彼此斗争减少后,许多人有更多时间来反思。
这股反思潮流之下,爆出来的异端士人比比皆是。
别说民间、军中,朝堂中人讨论汉室灭亡也是常有之事。
又不是直接造反,而是提倡维新。
维新不成,带不动这个陈腐的朝廷,再兴革命之事,这有什么错?
赵基理直气壮宣扬维新之论,下面人也都认真听着,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毕竟维新最难的兵谏已经达成,现在属于维新派掌权,与旧日公卿和睦相处,谋求具体改良、维新变法的出路。
维新不能嘴上喊,必须要变法,从制度上尝试。
而卫觊捉笔记录,他可不想维新成功;成功后,他不认为军队还会保持现在的凝聚力。
维新成功,朝野各处生机勃勃……就没人愿意打仗了,很多人也就丧失了抵抗的勇气。
旧日公卿反扑夺权,维新一派必然死伤狼藉,还要背负恶名。
不是卫觊心理阴暗,他所学到的东西,以及目前经历以及反思的经验总结,让他十分抵触。
现在最想弄死旧日公卿的不是赵基,而是卫觊、卫固等人。
木台上赵基又开始让听讲军吏提问,他则进行回答。
相互交流,底层军吏能领会他的精神、意志。
而赵基本人,也能在思想碰撞过程中,不断打磨、提升并巩固自己的认知。
以天道压人道,才是维新改良、革命造反的大义所在。
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另类的,存天理灭人欲。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