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虎贲郎 >
    
又说:“平阳赵侯少年得志,府君若是遣将督兵助战,必被视为不敬,损兵折将事小,损害府君威仪事大,朝廷也会生出轻视府君之意。”

    张绣闻言皱眉,他其实对朝廷的敬意相当有限。

    总觉得娄圭说话有些问题,但之前分析的也有道理,例如曹操这里肯定殊死反抗,因为太原、上党大姓跪的快,死的也快。

    反倒是袁绍在滏口挡住了赵基,赵基又走井陉,依旧被袁绍挡了回去。

    真定那边详细战报还没传来,各种真假难辨的通报都有,赵基、袁绍对真定一战都有各自立场的通报。

    张绣这里很难获悉真相,有一点是很明确的,那就是赵基没有从井陉口杀入冀州,但也应该沾了点便宜。

    否则以袁绍的性格,是不会轻易放赵基退兵的。

    张绣神情沉思,对娄圭的意见不做回应。

    娄圭也不好再说什么,转而就说:“李通督兵顺汝水而上,曹洪自从叶县撤军,却走颖水南下,有进袭李通部众之虞。然李通志气决然,奋不顾身向宛口而来。仆以为府君不可枉顾李通一番热忱。”

    李通的热忱不能浪费,南阳的热忱也不能浪费。

    张绣自然是听明白了,就说:“赵氏终究有功于国,具体如何,我还要请教军师。”

    现在只能把赵岐搬出来,张绣并不想跟赵基交恶。

    不是他怕赵基,而是没有了赵基……张绣自身也就没有了价值。

    不然凭什么南阳大姓们给他增兵增粮,却不主动组成联军,自己挑事?

    说白了,南阳大姓军事能力极度衰减,已经没有那个对抗的能力和勇气了。

    别说赵基,此前袁术、刘表、孙坚、张绣、曹洪轮流欺负南阳人,有太原、上党前车之鉴,这些人即便生出殊死反抗先打一仗,再谈判议和的决心,可不见得真敢打。

    南阳是后汉的帝乡,南阳大姓子弟什么都不缺,也不缺培养军事才能的机会。

    可党锢挨打最狠的就是帝乡南阳人,作为安抚,才有了何进这个大将军。

    南阳黄巾军闹的那么狠……南阳这地方,大姓们不点头,能闹什么?

    也就是黄巾军失败了,那些不知道出身的张曼成、赵弘、韩忠,可都是南阳、宛城周边的大姓。

    南阳黄巾军闹的越狠,南阳大姓的军事人才凋零的越狠。

    张绣少为县吏,韩遂、边章作乱时,金城的豪帅麴胜杀了祖厉县长,张绣就刺杀麴胜复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