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分为良善世家和邪恶世家的提法,让吕布获得启发。

    这个国度绵延五千年,家族传承的观念一直根深蒂固,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部斩断,想要彻底地除掉所有世家,让所有人都断了为子孙万代谋利益的想法,既不人道也不现实,如果吕布如此宣称,恐怕背叛的将领恐怕不会只有高览和卢冲了。

    既然无法根除,那就要学会与狼共舞。

    吕布感到非常可惜,历史上魏蜀吴三国在应对世家的威胁上,都没有非常成功的案例可供借鉴。

    曹魏开始的时候,明智的曹操对世家是打压的,善于玩弄权术却无远谋的曹丕为了篡汉,重用司马懿、陈群等世家大臣,为了拉拢世家而纵容之,开国之初聚集了大量的人才,却养虎为患,最终魏国是三国中被灭得最干脆的国家,被司马氏直接从内部取代。更夸张的是,由于大量人口被豪强侵占,并被编织成私人军队,魏国后期甚至出现了朝廷无兵可调的尴尬局面,于是朝廷常常得向豪强“求援”。

    蜀汉建国之初,无论刘备还是诸葛亮,都极为猜忌四川本土世家豪强,许多川人终身得不到重用,有人就借此批评诸葛亮等人任人唯亲,其实客观地说,这是无奈之举,因为对于巴蜀世家来说,刘备集团是一个外来政权,彼此之间无论政治还是情感,都没有过合作基础。而打压只能奏效一时,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更容易造成人才断层的问题,而且一旦朝廷的能力衰落,地方豪强就又猖獗起来,这给蜀国后期留下了隐患,对此诸葛亮不是没有料到,而是难以解决。

    吴国的方法是剪除,以暴力强行削弱豪强的实力。孙权早年对豪强的信任是不留余力的,这是因为江东君臣上下都有着一致的奋斗目标,然而到了孙权称帝后,吴国内部长期积累起来的矛盾就全面暴发了。人们向来说孙权晚年错误地宠信了奸臣吕壹,以致听信谗言迫害群臣,然而吕壹充其量不过是孙权用来对付世家大族的一枚棋子罢,说吕壹能够“迷惑”孙权那实在太抬举他了,这些血腥的政治斗争的真正主谋无疑是孙权本人,他的确很残暴,但“昏聩”则不至于,孙权可清醒明白得很。孙权早年和晚年的变化固然可能与其脾气的变坏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他对于日益强大难制的世家大族的恐惧和忧虑。许多重大事件,在本质上都是皇权与豪强的斗争。孙权是这场斗争的输家,最后不得不把吕壹抬出来当替死鬼,从而缓和了双方的矛盾,这也是孙权的悲剧。激进的手法导致了吴国人才的损失,更严重的是人心离失,后来晋国攻打吴国时,世家大族们都巴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