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学算是“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裴秀现在还没出生,但吕布怀疑他后来的功劳跟他的家教大有关联,估计裴家有描绘地图的习惯。

    吕布特别强调了比例尺和方向的确定,这是他这几个月看地图最头疼的事情,很多地图根本没有比例尺和方位描述,让人看得云里雾里。

    吕布还告诉他们,设立比例尺,可以让地物的相对位置比较准确,对于名山大川、政区界线、城邑所在、主要交通路线等,更要一一表示清楚,可用线条表示政区界,于圆形或方形框内加注名称表示郡国县邑,山川名称或亦加括圆形框,道路用虚线表示,河流用曲线表示并注河流名称,山脉用形状除注名称。

    诸如此类的,吕布并不擅长,他只是根据后世的地图的原则告诉了在座的谋士,让他们变得专业一点儿,不要只是出一些三十六计之类的计策,吕布若只依赖这些计策,恐怕只用贾诩一个人就能搞定,根本用不了这么多谋士,吕布还是希望这些谋士能发挥计策点子之外的在战略战役上的调配能力。

    这是在军中高层,更重要的在于中层,吕布为此在中央大学堂里面的军事学院里特别增设了参军系,专门培养合格的各级参军,中央军中的参军相当于后世的政委兼参谋长,思想工作这一块慢慢做不迟,但在基本军事技术方面,吕布觉得不管是中央大学堂的参军系还是中央军中的宣抚旅,都必须要加强这一块的教学,要对各级参军进行系统训练,尤其在测绘方面,还要强化沙盘作业,强化战史战例研究,加强情报联系工作,这些参军不能只动嘴皮子功夫,还要做些实际的军事部署。

    吕布想早些把这些人培养成真正专业的参谋人才,从而建立起真正的参谋部,从此之后可以不必忙得团团转而无暇陪老婆。

    吕布现在努力筹建起来的参军制度,是后世政委制度和参谋制度的结合,吕布希望这个制度能进一步完善起来,能够彻底解决这个时代非常容易出现武人拥兵自重或文人随意干涉军事行动的问题,使得武人不得乱国,文人不得乱军。然后再配上完善的统一的后勤保障制度和完善的监察制度,就可以不用担心自己的位置被下面的大将蹿走。

    一天后,黄忠统领四万步兵从汜水大营返回邺城,魏越、吕常的第五师跟黄忠交接城防,吕布让黄忠暂代城门校尉之职。

    这四万步兵包含两万战兵、两万辅兵,现在邺城内的叛军全部被控制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