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彪、刘弘、郑泰、边让等世家大臣身败名裂只是附带的好处罢了。

    分布在冀州、并州各个郡城的造纸场、印刷场没日没夜地赶工,现在的冀州、并州各个中学堂、小学堂都可以做到每三个学生一本书,随着造纸场、印刷场的扩建,以后定能实现人手一本。

    根据吕布之前颁布的规定,这些小学生、中学生在课堂上学完以后回到家里要给他们的父母报告一天所学,这样的强行规定,使得冀州并州治下的识字率迅速攀升。

    那些贫民百姓,特别是那些佃农、奴仆们,一旦他们识字了,读书了,开阔了眼界,他们就很快认识到自己生活在世家的统治下是多么凄惨,他们开始不甘于被世家蹂躏、践踏、剥削,反抗世家统治的火焰已经在他们心中熊熊燃烧。

    当他们看到杨彪、刘弘、郑泰、边让等人的罪行状时,他们都把这些世家大臣的丑事口口相传,自古都是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杨彪等人的名誉在吕布向全天下发出罪行状那一刻开始,急转而下。

    吕布严格把造纸场、印刷场都控制在中央军手中,把造纸场、印刷场立为军事重地。

    有些被吕布归类为邪恶世家的世家大臣想向吕布索要造纸术和印刷术的秘方,吕布冷笑拒绝:“你们不是已经有书读了吗?要那些东西没必要的嘛,那些东西都是给下面那些草民贱民们用的。”

    有些邪恶世家派人前去偷学,被中央军将士发现了,当场处决,造纸场和印刷场的工匠都严格控制在工场里,那些试图绑架工匠的世家的算盘也打错了。

    吕布当然知道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发明,藏着掖着也不利于文化教育的传播,他只是想树立起知识产权的意识,当有些明智的世家揣着真金白银而来的时候,吕布给他们开出了一个价格,他们可以学习这个造纸术和印刷术,但他们开设造纸场、印刷场的收益要分一半给吕布。

    那些世家都是一些一心求财、不愿意因为世家偏见而跟吕布对抗的明智良善世家,他们盘算了一下,给吕布一半,他们照样狂赚钱啊,整个大汉天下有五千万人,随着吕布的全民教育制度一些做法在大汉境内其他诸侯势力范围内的沿用,识字的人们只会越来越多,印刷一些书籍出去卖,绝对赚大钱,他们看出了这个财路的远景,便毅然决然地跟吕布签订了合作协议,这个协议盖上双方的大印,若是他们违约,吕布有权直接派兵抄他们的家。

    吕布心里非常清楚,世家统治的根基,就在于他们识字,通过对文化教育的垄断进而垄断仕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